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8分)波音公司的历史映射出一部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片断一 起步1916年公司创办。当年即获得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订单,波音公司从此站稳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波音公司的历史映射出一部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起步
1916年公司创办。当年即获得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订单,波音公司从此站稳脚跟,军用机研制和生产成为其主要业务。
片段二 拆分和发展
20年代,波音公司业务发展到航空运营。1934年美国政府状告其垄断,根据《空邮法案》“飞机及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商不能与航空公司有任何联系”的规定,波音公司被强行拆分,仅保留航空制造部分。
3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大型轰炸机。1935年开始生产的B-17和1942年制成的B-29重型轰炸机,在二次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继续研制生产出B-47、B-52重型轰炸机和KC-135空中加油机等,成为世界航空工业巨头。
片段三 建立“波音帝国”
战后,波音公司利用战时积累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全力进行大型喷气运输机的研发制造。60年代中期,公司重心转向大型民用喷气飞机制造。1957年研制成功波音707喷气式民用客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展了从波音727到777等系列型号,牢牢占据世界喷气式客机市场的头把交椅。1996年,收购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1997年,兼并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商麦道公司;2000年,收购休斯航天和通讯业务分部。目前,波音的用户遍布145个国家,业务部门分布于美国和全球60多个国家,共有雇员约20万名。
(1)据片段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音公司起步时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2)据片段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波音公司拆分和发展的历史背景。(4分)
(3)据片段三,归纳波音公司空前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发展原因。(10分)
答案

(1)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科技成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波音公司提供了军火市场。(4分)
(2)为克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冷战,对军用飞机产生了巨大需求。(4分)
(3)表现:重心转向民用领域,成为民用航空市场的霸主;通过兼并,扩大公司规模,扩展公司业务;业务分布范围广,成为巨大的跨国公司。(6分)
原因:二战时期的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或利用和平环境立即转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的推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波音公司于1916年创办,当年即获得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订单。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公司起步时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科技成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波音公司提供了军火市场。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波音公司被强行拆分,仅保留航空制造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冷战,对军用飞机产生了巨大需求,所以波音公司于3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大型轰炸机。
(3)二战后,波音公司“重心转向大型民用喷气飞机制造,牢牢占据世界喷气式客机市场的头把交椅”。“1996年,收购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1997年,兼并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商麦道公司”,通过兼并扩大规模;“业务部门分布于美国和全球60多个国家,共有雇员约20万名”,成为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第二小问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等史实分析波音公司空前发展的原因。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波音公司的历史映射出一部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片断一 起步1916年公司创办。当年即获得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订单,波音公司从此站稳脚】;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观察《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

A.《诗》《书》《礼》《易》《春秋》
B.《伤寒杂病论》
C.《四书章句集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副总理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哥白尼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B
拜伦创作了《唐璜》等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
拜伦的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C
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D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拥有了远距离战略核导弹打击能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4分)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77~1882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
材料三 “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国两制
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1875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1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
C.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