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
D
解析
魏晋时期,斥责佛教的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佛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三教合一)。
核心考点
试题【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