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答案
C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导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的口号和目标不切实际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
B.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暴露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对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D.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7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突然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本州在1959年一年内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深受赞赏。1959年底拉以弄虚作假手段宣告“完成”指标,不久骗局被揭穿,自***身亡。这表明     
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浮夸风”
B.赫鲁晓夫的超越计划是不现实的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柜架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一一管子《管仲》·牧民》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河北省遵化县西铺的“穷棒子"社(即***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赞扬的王国藩合作社),以“三条驴腿"的家当发展生产。“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但苦干了二十多年,到1979年,全社的人均年收入不过145元;还是没有摆脱一个穷字。根本原因就是“只懂抓阶级斗争,认‘以粮为纲,一个理”。而今西铺村已从单一的种粮模式中走了出来,山坡有果园,村里有工厂,电线厂、蜡烛厂、编织厂、织布厂和运输队,还有畜牧、屠宰、开矿、水泥、木器、饮食等各种专业户,多种方式和多种经营,西铺逐渐富裕起来。人均年收入1987年已近千元。
——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243页
材料三  195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陷入衰退期。1961年日本池田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要解决五大课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走向现代化;促进外资和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和振兴料学;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安定。具体目标是“从1960年度到目标年度l970年的大约l0年期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人均工资增长近一倍。到1970年“倍增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个人工资自1961年以后都是逐年按lO%的比率增长,至60年代末期增长比率已高达15%,而且实现了充分就业。……到l970年。在资本主义世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已上升到6.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一汤重南《日本文化与现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践的事例。(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铺村人均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产生的作用。(9分)
(4)材料四反映了苏联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主要原因。(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