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事例。(6分)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有哪些重要内容?(7分)
(3)结合梁启超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学西方历程的认识。(4分)
 
答案
(1)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答出其3个给6分)
(2)新文化运动。(2分)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每点1分,共5分)
(3)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2分)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2分)(只要言之成理,同等给分,最高不超过4分)
解析
本题围绕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主题命题。仔细审题可以看出主要回答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对整个向西方学习过程的认识。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和课本有机结合起来回答问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问题:
(1)根据统计表内容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以往有何不同?
(2)洋务运动在教育变革的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有何特点。
(3)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对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上海历史卷)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做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袁行霈在《中华文明史》中论述到: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文中近代中国人对宪法的了解正确的是       (    )
①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制订过宪法  ②早期维新派提出了立宪主张但没有实践
③百日维新中没有提出定宪法    ④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