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4分)
答案
(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说明: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任两点4分)
(2)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危险;(2分)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深入认识。(2分,若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也可)
(3)理由:因新中国成立结束半半社会,进入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时期。(2分,只要意义皆可)
差别:前者观点主要依据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后者依据是实现了社会行态改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的理解。(1)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特点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是熔铸中西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可以从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加以归纳民主思想、革命团体、革命政党、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立法。(2)推翻满清后,继续宣扬驱除鞑虏会有使中国面临着政治分裂的危险,因此强调各民族的共和。(3)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可以从社会性质、民族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加以分析;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可以从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改变加以答。
点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
核心考点
试题【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6分)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材料三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  )
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保路运动D.武昌起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确认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华民国第一届参议院的历史贡献的是             (   )
A.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制约了袁世凯的独裁行为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确立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校高一年级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
甲: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A.乙丙丁B.甲乙丙C.甲乙丙丁D.甲乙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