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据此,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体面地保留了封建王室及其待遇B.资产阶级以和平手段获得统治权
C.演绎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D.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限制了君主权力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比较了中国的辛亥革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1912年清帝退位的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以一种和平的手段结束了君主专制。据此比较英国的“光荣革命”,可知B项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
试题【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看到了国家大治的根本B.孙中山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D.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政治幻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是
A.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
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社会各阶层人民都一传十、十传百地奔走相告。人们把这个重大事件概括成三句话:“唐山发生了革命,‘漩桶’已经退位,孙逸仙做了大总统”。这反映出台湾人民
A.渴望脱离清朝独立B.心向祖国、关心祖国
C.对辛亥革命的了解有限D.没有屈服于日本的殖民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创作并发表于1912年的漫画《博物院之最新陈列品》,副题为“大人老爷所用”,描绘清王朝宫廷所用之各种物品被送进了“博物院”,而成为“最新陈列品”。这反映了作者

①期待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受到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③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④封建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