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2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3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战略决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断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温家宝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千米(208海里)处。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4分)
(4)对于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3分)
答案
(1)时间:1896年;(1分)
条约:《马关条约》;(1分)
情怀: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1分)
(2)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2分)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促进了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4分)
(4)方法:坚决抵制,捍卫我国领土主权;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3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时间:由材料一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应该指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岛给日本,据此推断时间应该是1896年。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就是前边提到的《马关条约》。情怀:由“往事惊心泪欲潸”和“四百万人同一哭”可以知道表达的是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
(2)主要原因: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分析”,所以根据材料二中的“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可知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这是以前的反侵略战争所没有做到的。
(3)意义: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三中的“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可知,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促进了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4)方法: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是指非法购钓鱼岛的事件,因为钓鱼岛是我国领土,所以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捍卫我国领土主权;但还是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二下图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他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戒。(5分)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4分)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C.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
A.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变为了半殖民地
B.甲午海战中日本胜利对本国国力的削弱
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