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等等)。
(2)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南京静海寺

图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3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两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     ]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