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是社会变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认真阅读材料,完成第一部分的问答题,再根据要求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材料一:16—20世纪世界人口...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是社会变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认真阅读材料,完成第一部分的问答题,再根据要求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材料一: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17世纪末殖民地人口不过25万人,到美国独立的前夕已经增加到250万人。
---------引自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上)第57页
材料三: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19世纪为400万,共计1500万,加上在掳掠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引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材料四: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万历年间在菲律宾的华侨仅福建一省就有数万。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康熙年间实行海禁,移民遂暂时中断。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9年间,中国移居海外的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资料来源:王恩永《人地文化》
材料五:开埠之初,包括租界在内的整个上海县的人口不足25万,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只有26名,但到1942年上海市的人口已经高达392万,外国侨民更达到15万。至1949年上海解放,全市人口又增加到554万,外国侨民也还有28000人。其中非本地籍人口有471万,占总人口的85%,即使排除临时难民的因素,迁入上海的移民及其后裔也肯定超过400万。------引自葛剑雄“创造人和—新旧上海移民的比较”,载《上海人》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美洲的土著居民是谁?属于什么人种?
(2)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复杂的,请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4种人口迁移的原因?并按照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
(3)归纳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4)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国内人口的迁移呈现什么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何在?
第二部分:以人口迁移与人类文明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共24分,题目2分、观点8分、史实10分、文字表述4分,不少于800字)
注意:(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求面面俱到,不要泛泛而谈
(2)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答案

(1)印第安人(1分)黄种人(蒙古人种)(1分)
(2)原因:战争、自然灾害、人口压力、生态环境恶化、殖民活动、征服移民、宗教迫害等(回答4点就可以给4分)
社会环境因素:战争、人口压力、征服移民、宗教迫害、殖民扩张(1分)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1分)
(3)从旧大陆迁移到新大陆(1分)从已经开发的国家迁移到未开发的地区(1分)(或答群体性迁移也可以给1分)
(4)趋势:内地向沿海迁移、农村向城市迁移、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西部向东部迁移等(4分)原因:19世纪中期,东南沿海地区被迫对外开放,中国近代化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东南沿海城市的开发开放(任意2点可以给2分)
第二部分:历史小论文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求面面俱到,不要泛泛而谈
2、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解析

第一部分(1)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2)解题关键在于不仅要能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而且要能够结合所学理解人类大规模迁移相关的历史背景(3)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地图结、合所学从宏观上理解和归纳出人口迁移的特点,箭头所示表明了迁移的几个方向和特点(4)本题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概括出中国近代以来人口迁移的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归纳出迁移原因,要注意以时间为线、抓住阶段历史特征来归纳趋势和原因第二部分:历史小论文写好此类历史小论文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概括出相应的观点,并且能依据材料和相关所学史实论证阐发改观点,行文应该符合历史崇尚朴实的学科特色,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核心考点
试题【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是社会变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认真阅读材料,完成第一部分的问答题,再根据要求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材料一:16—20世纪世界人口】;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以下叙述中对上述一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   ②市场需求的扩大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形成了世界市场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工场手工业产生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最客观的应该是( )
A.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无穷灾难
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先驱
C.哥伦布的行为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的,对近代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世纪前后,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跟随的是谁的船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的“光明”是指
A.资本主义制度B.天主教信仰C.近代科学观念D.工场手工业技术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并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