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分别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什么表现?(5分)
答案

解析

(1)①15—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 (3分)②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3分)③二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3分)
(2)政治:民主建设大发展。经济: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文化: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形成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具体理论形态。或者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5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发咱历程的掌握。回答时要结合材料所总结的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然后结合每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与侵略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同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如村民自治;思想文化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后形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时期
材料
结论
第一组   15、16世纪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
——哥伦布《航海日记》
欧美联系加强
第二组
19世纪
中期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年和1849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年)、土耳(1838年)、波斯(1836,1857年)、中国(1840,1842年)、日本(1858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不平等贸易体系形成
第三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铁路开通的有:1869年美国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60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年代,电话开始使用;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由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麦克尼尔《世界史》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老师在讲解《新航路开辟》一课时,运用多元史观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符合“文明史观”的是                                      
A.世界各个地区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成为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
B.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C.加速了不同文明碰撞,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会合交融
D.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6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欧洲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总结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一些城市兴衰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能够典型代表欧洲城市兴起、衰落的是
A.里斯本、威尼斯B.阿姆斯特丹、伦敦
C.热那亚、阿姆斯特丹D.热那亚、里斯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