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材料一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
材料一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现实环境没能给她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及其人物形象表达的共同精神。(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答案

(1)经济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分)。
共同精神:人文精神(或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均可给分)。(2分)
(2)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微弱;(1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束
缚(1分);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分)
法国: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1分)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              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1分)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民主,宣扬平等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分)(如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比两国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牡丹亭》出现在十六世纪晚期,即明朝中后期;《哈姆雷特》出现在十七世纪初的英国。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是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哈姆雷特的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都体现了以人为中心、追求自由幸福的人文主义精神。
(2)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会发展不完善,没有如法国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比中法两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回答。
点评: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核心考点
试题【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材料一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评述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这说明顾炎武
A.认为历史存在循环发展的倾向B.否定了分封制和郡县制
C.推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D.分析了中央集权发展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说:“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B.指出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限度内谋利的合法性D.强调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贽和布鲁诺是生活在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他们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是
A.挑战正统突破文化传统B.誓死捍卫自己信念
C.标新立异动摇社会秩序D.坚决维护科学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2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2分)
(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3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