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
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朱熹传》
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 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基本)***;“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 “今之治人者”: 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主要考察你对宋明理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畅岩山的“天南理窟”,是北宋程颢、程颐授学之地。二程后来成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誉满中国哲学史,畅岩山也因此名 扬千古,“天南理窟”则成为研究中国理学哲学史具有非同寻常价值的“圣地”。以下关于二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儒学思想更加理论化、思辩化
B.都认为“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C.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二者共同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儒家经典《朱子语类》书影,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书中强调“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要“存天理,灭人欲”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王阳明纪念馆落成5周年之际,2010年3月28日,兰州王氏子孙再次举行庆典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和周敦颐、朱熹并称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他[     ]
A.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认为良知就是理
C.最早提出“心即理也”
D.主张“格物致知”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近期搜狗社区有网友发帖,称“中国的悲衰--出现了朱熹和二程,汉后的董仲舒 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没害惨我们中国,后面的盛唐是个证明,但程朱理学却是遗害至今。”这一观点引发了某班同学热烈的讨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