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主要考察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人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