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民贵君轻 B.天人...
题目
题型:0104 期中题难度:来源: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民贵君轻 B.天人】;主要考察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作用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西汉的统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是典型的 [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题型:010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3)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8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题型:0119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出自甘肃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该内容反映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个性发展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