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泰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泰国对明朝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A.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没有真正实...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泰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泰国对明朝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
A.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没有真正实施
B.明朝外交政策具有区别对待的特点
C.当时泰国是明朝统治下的省级行政区
D.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活动比较频繁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明显错误,海禁政策在明朝得到贯彻执行,与泰国的关系不在海禁政策之中;B项正确,与东方的东瀛实行的是海禁政策,但是对泰国关系发展的较好;C项错误,泰国是独立的国家,并非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单位;D项错误,因为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总体受到很大的影响。
核心考点
试题【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泰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泰国对明朝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A.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没有真正实】;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6分)对外贸易状况,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正德九年(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先后窥探、染指中国市场,争相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遍销其本土和殖民地,以牟取暴利。……世界市场对江南丝、丝织品和布匹等商品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镇商业化的进程。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英国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三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1929年至1931年间,日本对外贸易减少了近50%。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1929年为23.41亿美元,1932年下降为7.84亿美元。
日本军界人士说,……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英国可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初明朝时期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2)材料二表明,英国和美、德分别实行了什么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影响。材料反映出日本提出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目标?为此,日本在30年代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①倡导无为而治②维护农民利益 ③主张重农抑商  ④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户不得逾百张(织机)……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摘自《江宁府志》
材料二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1904年,清廷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因国库空虚,邀请民间资本入股,原受邀的山西票号一致拒绝入股,结果使户部银行由江浙绸缎商筹办。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资本扩充至一千万两,大部分由江浙商人掌握。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奠定了当今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中国的诞生,消除了长达百年的社会动荡,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现代化在制度创新、工业化建设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当然,那三十年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1955年,中日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平,而到了1977年,中国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章百家《变动的中国和变动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初期针对该经济成分所采取的政策及其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为当今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哪些基础?(6分)举例说明这一时期发生的严重失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