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摘编自《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总计(包)
从广州出口
从上海出口
数量(包)
百分比(%)
数量(包)
百分比(%)
1943
1787
1787
100


1845
13220
6787
51.3
6433
48.7
1846
18746
3554
19.0
15192
81.0
1853
62896
4577
7.3
58319
92.7
1856
79196


79196
100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50年至1988年广州对外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和占全国外贸年均比重统计表
年代
1950—1957
1958—1965
1966—1971
1973—1977
1979—1988
年均增长率
—1.7%
17.16%
3.26%
20.65%
23.20%
占全国外贸年均额比重
4.63%
5.02%
4.41%
5.78%
7.86%
——摘编自洪淮胜《解放以来的广州对外贸易》
(1)据材料一,简析18世纪后期广州十三行贸易繁盛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843—1856年问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世纪50至80年代广州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分)
(4)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广州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6分)
答案

(1)政府只许广州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垄断外贸;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分。每点2分。若答“政府推行闭关政策”给1分。若答“拥有环球贸易航线,与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给2分)
(2)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4分)
原因: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2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
(3)年均增长率虽有起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2分。若只分段表述,未答出总体趋势的给1分)
(4)从18世纪后期到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外贸中心(居外贸垄断地位);鸦片战争后,广州丧失了中国外贸垄断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外贸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中国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6分。每一时段2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即可归纳出政府只许广州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垄断外贸;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从表中总计一栏可以看出生丝出口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后两栏可以看出从广州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上海逐年上升,可以得出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结合所学即可以得出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3)需要注意的是1966—1971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出口总量还是在不断的增加。由此得出年均增长率虽有起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4)依据前三问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从18世纪后期到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外贸中心(居外贸垄断地位);鸦片战争后,广州丧失了中国外贸垄断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外贸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中国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B.天津C.上海D.广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十三行史料展》记述“……18至19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B.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达
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许的外贸机构
D.广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被外来的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你怎样看待这种稳定的“幸”与“不幸”?(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影响。(6分)
(3)以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纵向、横向发展的相互关系。(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