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仪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
题目
题型:0127 月考题难度:来源: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仪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准确的秤,这是和那些对他有戒备的人们交易使用的。”对此段话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孟氏以偏概全
B.18世纪的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有负面形象
C.孟氏所述中国的事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
D.孟氏的论述为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提供依据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仪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徽商的谦虚
B、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的虚伪
题型:0127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27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0111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清乾隆年间黄霆在《松江竹枝词》中写道“满天霜雪尚鸣机,腊月寒纱价甚微。官税才输私债急,几曾裁剪作新衣”。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B.家庭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排挤
C.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小农经济
D.松江地区农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题型:山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     ]

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代时期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