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32分)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域之一。中国是东亚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东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互依存性。   
材料一 古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此前三国的交往,可以称为早期的交往。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公前11世纪中期~前2世纪中期),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移民。秦汉时期辰韩深受秦文明的影响……古代中日之间的交往,据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先民,就可能有人从海上移民来到日本列岛。徐福东渡的传说,实际上是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文献记载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在两汉时期,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例证。古代朝日之间的交往,先期主要表现为移民风潮。当时从朝鲜半岛来到日本的移民,既有朝鲜人,也有生活在朝鲜的中国人。移民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5分)?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宋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宋会要·蕃夷》),宋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以此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市舶之利在两宋国家财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宋高宗绍兴廿九年财政总收入为四千万缗 ,而市舶司竟获二百万,居岁入总数二十分之一。”    
材料三 宋朝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 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产生出直至19世纪仍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东京城打破了唐朝长安城坊市分离封闭的商业结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商业气息的浓厚,宋时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公元1201年)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金属货币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最早的纸币产生了。到南宋,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建有流通职能的纸币。(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1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1分)?说明理由。(2分)   
 
(3)依据材料,分析宋朝 “商业革命”出现表现及主要原因。(5分)   
材料四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占城在今越南中部地区)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稍小,不择地而生。(《宋史》)
(4)据材料四,宋真宗要解决北宋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什么问题?(2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用了哪些办法?(3分)
材料五 玉米、番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适应于山地及贫瘠土地种植。玉米约于16世纪中叶分3路传入我国:西北陆路自波斯-中亚-我国甘肃-黄河流域;西南陆路自印度-缅甸-云南-川黔;东南海路由东南亚-闽广内地。清乾隆中期到嘉、道年间,是玉米大规模推广时期。嘉庆以后,玉米在全国普遍栽培,流民在玉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番薯是16世纪后期(明万历年间),从东南亚传入我国闽广地区,一条途径是从越南传入广东的东莞和电白;一条是经南澳岛传入福建泉州;再就是由菲律宾携种至福州。17世纪后期向江西、湖南及浙江、江苏沿海地区扩展,18世纪中叶遍及南方各省并向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扩展。……17世纪中叶荷兰人把马铃薯带到台湾,传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18世纪,传教士、商人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从欧洲带到我国。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是说明,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能够传入、并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6)唐宋、明清时期,与东南亚(南洋)地区的交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答案

(1)早期:形式——移民,文化技术交流 2分
影响——中国移民带去先进的华夏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日、朝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2分   
隋唐: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空前繁荣时期;1分
朝鲜半岛由新罗结束了三国并立局面,实现了统一;1分
日本国家统一后,通过大化改新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迁。1分
内容——三国之间,政治上使节往返密切、经贸联系紧密、文化交往频繁。2分
(2)港口:中国的东南沿海。1分  
对象:西洋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1分
理由:这一地区较密集的分布着当时中国人认识记载的众多国家;
中国与这一地区的国家交往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临近  (任意两点都可给2分)
(3) 表现:外贸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商品流通量 1分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唐朝时期的时空限制,城市商业气息浓厚 1分
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出现了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 1分
原因:唐宋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设置机构管辖;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利用民间力量招商 2分
(4) 问题:江南经常出现的旱灾,缺乏适应旱地种植的作物 2分
办法:将从越南传入福建的占城稻种分给江、淮、两浙三路旱灾地区  1分
派转运使张榜公示占城稻的种植方法 1分
在玉宸殿种植,亲自考察、展示推广 1分
(5) 因素: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者侵略亚洲,将其传播到中国周边地区,1分
东南亚各国长时期与中国经贸文化联系密切,充当了传播桥梁  1分
国内居民迁移(流民)充当了传播媒介 1分
影响:适应并推动了中国人口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宜劳动力,又阻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中国经济作物的种植,出现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分
不宜农地区被开垦为农田,恶化中国山区生态环境 1分
(6)唐宋、明清时期,与东南亚(南洋)地区的交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高产、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传入,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中国人口总量
对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两宋时期商业革命的出现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32分)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37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碰撞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图一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版印刷广告。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平面印刷广告,印刷于北宋时期。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绕,请记白”。
图二是《眼药酸》图。是南宋时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上画着许多眼睛,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请有眼病的演员使用。
(1)宋代济南商标和眼药酸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哪些社会状况?(3分)图一中反映的印刷技术后来又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它给欧洲文明进程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了不断地交汇、碰撞的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西文明碰撞给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8分)
材料二

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
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3)图三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什么对外政策?(1分)该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6分)
材料三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主义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策各自遭到国内一部分人反对的原因?(4分)并指出两种政策的相同点。(1分)
材料四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裁: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有哪些变化。(4分)2002年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原创)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里,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洛阳称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座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④王符的话中有夸张的成分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
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
B.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
D.分工日益细密,出现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城市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有

①唐代长安城布局整齐,有严格的“坊”“市”界限
②北宋时东京出现了“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现象
③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④北宋时草市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功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情况在西周时期尚未出现的是
A.已有铁器B.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能生产斜纹提花织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