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三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答案

(1)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3分)(言之有理答任意3点即可得3分。)
(2)特点:国内市场区域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3分)
影响:冲突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言之有理答任意3点即可得3分。)
(3) 内容:加强市场管理; 实行“海禁”。(2分〉     
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8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商、周时,工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期的手工艺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时,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和鸟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北方的土特产是马、犬……,这些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商、周时期的工商业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什么不同?(2分)
(2)作者认为当时的市场有什么作用?(2分)
(3)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请以明清时期为例,说明其商业政策及其后果。(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的商运场景反映了下列哪朝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A.汉代的长安B.明代的北京C.北宋的东京D.南宋的临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以两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的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处于城中特定的位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句话说明山西商人
A.能像麻雀一样飞B.活动范围广C.像麻雀一样灵活D.具有麻雀的特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声。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