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组合题型使用排除法,材料中的关键词施复夫妇“雇人织绸”,这就明显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2)项符合题意,但材料中并没有对手工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描述,故(3)(4)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核心考点
试题【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一个玉器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明朝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三种?(3分)
(3)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4分)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反映出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6分)
材料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留给农民的是接受一不强制的契约制,它使农民受束缚的状况与原先相比并没有获得改善。农民只是被煽动起来要求得到自由,而并不是得到他们想像中的那种自由。这是以经济上的依赖取代法律上的强迫,在俄国历史上,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明显的例子了。
——摘编自[荚]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前“法律上的强迫”指的是什么?改革后“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说明:
A.农业经济发达,富裕地主增多B.手工业发达,富裕者增多
C.商品经济发达,富商增多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视连续剧《经纬天地》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①尚吉利机房和上海大恒丰商行签订了一份1000匹云织(7000两银子)的大单
②由于同行破坏,致使交易的前一天还差近百匹,尚吉利面临败家的危险
③尚吉利老掌柜尚安业,织头梁敬九为维护祖业决定用其他丝织品代替,并将持不同意见的少掌柜尚达志关了起来
④大恒丰掌柜颜伯玉验货之际,尚达志跑来告诉近百匹是替代品,结果生意竟然成功,并且还签了一份5000匹的大单。尚吉利这桩生意的成功应验了
A.成大事者不拘小节B.诚信是经商之魂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