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进入今年5月份,羊肉掺假、山东毒姜事件吵得沸沸扬扬,食品安全再次提上日程。食品安全关系着你我切身利益,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法典《...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进入今年5月份,羊肉掺假、山东毒姜事件吵得沸沸扬扬,食品安全再次提上日程。食品安全关系着你我切身利益,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法典《唐律疏议》中明文规定:凡是故意以有毒的肉赠送他人或者出售,从而造成他人中毒的,判处一年徒刑;造成他人中毒身亡的,判处绞刑。
宋代,为了加强监管,宋代政府让商人们组成“行会”,按照行业类别登记在册,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
清代茶叶市场是造假贩假最集中的领域,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清后期,主管部门还制订了茶叶质量标准……符合标准的放行,否则一律扣留、充公或焚毁。
——《中国古代的食品安全监管》,摘自《揭阳日报》2012年5月27日
材料二: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德裔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在《《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的书中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
——王加丰《食品安全为何是永恒话题》,人民网2011年06月28日
材料三: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据百度百科整理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占代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茶叶市场造假贩假盛行的原因。(6分)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背景。(6分)
(4)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加强食品安全(7分)
答案
(1)措施:制定法律;对违法者处以刑罚:利用行会进行监管;制定质量标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2)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对外贸易的发展(或外商对茶叶的需求)(2分);商人道德素质不高;高额利润的吸引;政府监管不力(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背景:工业革命的推进(或科技进步使造假水平提高);市场经济下对利润的追逐(或拜金主义的盛行或商家的贪婪);造假食品威胁人们健康。(6分)
(4)启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违法者:制定质量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相关的道德伦理教育。(任答3点即可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唐朝制定法律文献《唐律疏议》,明文规定严惩投毒犯;宋代建立行会,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管;清朝则制定了行业的标准。(2)清代茶叶市场造假严重的原因在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较好,造假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另一个方面,对外贸易发展也刺激了不法商人的造假行为。此外,政府监管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3)从材料二就可以看出当时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已经用在了造假上,食品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4)从中外历史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健全法制,加强监管等方面做文章。
核心考点
试题【进入今年5月份,羊肉掺假、山东毒姜事件吵得沸沸扬扬,食品安全再次提上日程。食品安全关系着你我切身利益,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法典《】;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朱或的《萍州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择婿’。亦有婚钱,谓系提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近岁富商庸俗与后藏者嫁婿,以饵士入,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C.商业发展繁荣,商帮出现D.婚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弗兰克曾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世纪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里的“商品”是指                               
A.白银B.棉布C.丝绸D.鸦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令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在中国货币演变史上,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少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禁民私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使用交子的原因。(5分)
材料二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铜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 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表明明朝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法地位,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制度演变经历的阶段,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型货币的原因。(7分)
材料三 明后期从西班牙、日本和葡萄牙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额简表
流出国别
流入中国的白银额(两)
备注
西班牙
87 750 000
根据崇祯年间梁兆阳《海澄县志》卷十一记载推算,此白银总额, 折合西班牙比索为439 581 960元即四亿元以上。
日本
200 000 000
葡萄牙
42 762 750
总计
330 512 750
——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3)围绕材料三所述现象,以 “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写一篇简要历史论文。(10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现象展开评述;立论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