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手工业的发展 > 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
题目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来源:
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
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主要考察你对手工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描述:“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从中读出的错误信息是:      [     ]
A.唐代下层农民生活贫困               
B.唐代土地可以合法买卖
C.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D.手工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二 伴随着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国人关注。该剧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生、发展的艰难道路,从中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主人公陈寿亭以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为原型,全景式的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周村丝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杜甫有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之名得来有一种说法是,三国时期蜀汉在成都置锦官城,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而得名。这一信息反映了当时成都地区[     ]
A.丝织业发达                  
B.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    
C.老百姓都穿丝织品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