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题目
题型:福建省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鲍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徒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扬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主要考察你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流动,原因不尽相同。试按三种不同的流动原因各举一例,并分别阐述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鲍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徒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扬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中,最著名的有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其中“汉”的含义是 [     ]
A.东汉的继续
B.东汉
C.汉民族
D.汉水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