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  )在位时期(    )A.明太祖B.明神宗C.明宣宗D.明成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  )在位时期(    )
A.明太祖B.明神宗C.明宣宗D.明成祖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A项时期设立的是殿阁大学士,尚未发展成内阁制度;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成立的,故选D。BC项时期是在明成祖之后,早已经有了内阁制度。
核心考点
试题【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  )在位时期(    )A.明太祖B.明神宗C.明宣宗D.明成祖】;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09年12月,曾在山东烟台莱山区发现一块牌匾,长约两米,宽近一米,四边精刻龙纹图案,中间刻有“奉天诰命”四个大字,牌匾左右雕刻的文字为“诰赠昭武都尉候选都司、封朝议大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李九龄------道光十年御赐”。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B.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C.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D.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专制化”与“民主化”趋势的强化。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相似”之处。指出东、西方(以英美为例)在政治上“巨大反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民主化”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4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