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4分)
材料二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3分)
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并相互否定。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3)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所起的奠基作用?(3分)
材料四  ……如果说20世纪止于l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l978年……为什么是1978年?因为那一年,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项政策开创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的新时代,为中国带来了重大变革……虽然l978年离现在并不遥远,但我们已经沿着这条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道路走得很远。
——英国《卫报》马丁•雅克
(4)马丁•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解释21世纪的中华文明在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中与l978年前的中国相比有何变化?(3分)
答案

(1)观点一:支持停滞论。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不具备社会转型的因素。(1分)
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3分)
观点二:支持变迁论。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社会转型的迹象。(1分)
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思想文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开启西学东渐之风。(3分)
(2)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1分)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分)
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等。(1分)
(3)政治: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分)
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1分)
科技文化: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1分)
(4)政治:以政府为主导,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1分)
经济:吸收、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市场经济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可);(1分)
文化:进入信息时代,外来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观点来回答,还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论据。考生无论选择材料一中的哪一观点都需要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去寻找论据进行说明,注意所选史实要与所答观点一致,能自圆其说。
(2)这一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对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概括,只要考生考虑好时间和角度,相应的史实记忆熟练,就不难得出答案。即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等。
(3)这一题同样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首先确定时间应该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即20世纪50年代到1978年之间,角度应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回答,再有“奠基作用”是指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条件的史实,据此将所学迁移过来即可。
(4)这一题由于有材料四中的马丁•雅克提出的“21世纪始于1978年”,实际上等于是问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变化,考生只要基础知识比较熟练,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一一罗列出来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晚明时,中国政治上已明显比西方落后。(清朝)康乾历称“盛世”,但生产力并无根本性进步,乾隆晚期,国运已现衰象。几百年欧洲每个世纪都有创造。中西发展趋势上差异,已十分昭然。
——陈乐民《欧洲与中国》
【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并且领先于世界,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策和增长上经历了以1978年为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1978年后效率提高和生产率显著改善。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四】杉原薰(日本)提出了如下观点:1945年,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诞生成长起来。其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未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除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外,包括中国沿海地区正在紧随其后。
——新浪财经《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以谁为中心》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对中西社会从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不同发展趋势加以比较。(12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的政策因素。(4分)
(3)材料四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中,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春秋战国时的监察使由御史兼有。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魏晋时期,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在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元设御史台,在地方设行御史台,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至清朝,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材料二  20世纪初年,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对传统的监察制度改革。一、都察院的改革。新政对地方监督制度做了重大修正,朝廷责成各御史于掌各道“访求利病”,专司纠察。“令各省于州县以上之补署,内外各局所之增减以及兵制、财政、学务、农业、路矿、警察诸大纲,按年列表,咨送都察院,以凭考察等”。二、地方各省设咨议局。咨议局仿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相当于各省准议会机关,有建议权、咨询权和监督权。咨议局不仅监督各类公共事务,也监督各级官员活动,并多次迫使政府撤办一些违法官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和民主。是中国有史以来民间力量首次对无限官权的压制。三、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依照“三权分立”原则,实行司法独立,明确提出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并彼此制约。为保证司法公正,实行司法内部和外部的专门监督,相互约束。
——据《清季新政时期外官监察制度的变革》(南华大学·肖宗志)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