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可以推断出御史中丞具有监督百官的职能,三司使和枢密使根据所学应该是分管财政和军事的。
核心考点
试题【《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3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方面……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方面……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三级管理制度和元政府在材料一图中的A、B两地创设的机构。(3分)
(2)根据材料二,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说明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根本目的,并概述这一解释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朝设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摘编自《唐六典》
材料二 唐初规定:“凡军国大事,则(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门下省)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资治通鉴》卷193《唐太宗贞观三年》
唐还在门下省设立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专职谏诤之官,“掌规谏讽谕,备顾问应对”。
——摘编自《唐六典》
“唐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新唐书·选举志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户部尚书年富的《官箴》《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材料三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对话论天下。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亲见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共能找出一奈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编自2005年07月20日《中国青年报》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御史台的主要职能。(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在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举措。(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当今重温“窑洞对话”有何现实意义?(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D.军机六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申屠嘉传》记载:文帝时,申屠嘉为丞相,文帝宠臣邓通对其怠慢无礼,申屠嘉即以不敬丞相之罪,正式行文召邓通至丞相府欲***之,文帝派使者营救,申屠嘉才将其释放。这能够说明当时
A.相权削弱B.丞相形同虚设
C.皇权至高无上D.丞相有自行诛罚之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