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7分)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8分)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6分)
答案

(1)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消极作用。(3分)作用:打破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相对公平,有利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4分,积极作用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4分。)
(2)两宋:程颢、程颐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分)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3分)
(3)教育内容:以经史之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2分)
培养目标:一方面是“忠臣清官”;同时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4分)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或“中体西用”)。(2分)
(4)背景:“文革”动乱冲击到教育;各地学校一度停课,高校停止招生(或1966年废除高考):70年代仅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或“读书无用论”)。(6分,答对2点即可得6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文字内容,不难发现前者充分肯定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提高科举士子的美誉度作用巨大;而后者强调的是科举制仅仅在君主笼络人才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批评了其消极作用。依据所学内容可直接回答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即打破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相对公平,有利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2)紧扣问题要旨,问题强调的是宋代对儒家忠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忠孝思想的批判,依据所学找出著名代表人物即可:两宋:程颢、程颐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3)该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内容可以直接概括出清新新政中有关教育内容,培养目的的特征即:教育内容:以经史之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培养目标:一方面是“忠臣清官”;同时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4)紧扣问题中的时间因素,依据所学不难直接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背景,即“文革”动乱冲击到教育;各地学校一度停课,高校停止招生(或1966年废除高考):70年代仅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或“读书无用论”)。
核心考点
试题【(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总结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特点有“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三,士人定期赴试。”这一制度是
A.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度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百来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4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所辖,其他郡国则分属13个刺史,每部设刺史1人,按六条规定监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颇为有效,郡太守都能克尽职守,奉公守法……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自联邦宪法生效之日起,州丧失了作为主权政府的地位,仅能行使其保留权,既未让与联邦政府又未被禁止行使的各种权力。由于州的权力是与州俱生而来的,所以各州的保留权不像联邦的权力那样,被州宪法详细列述,界限十分明确,甚至使州的保留权与联邦的授予权的界限也模糊不清。……
地方政府,由州政府设置或撤销。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州政府授予的。城市的宪章由州议会颁布,并根据州议会的意志予以废除或修改。未经州议会的同意,地方政府不能采取任何新措施。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州立法机关控制市的权力开始放宽。到20世纪,新英格兰和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州开始实行与地方政府分权。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即在一个企业中,其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而扁平组织则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西汉和美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不同原因。(16分)
(2)运用材料三相关理论评价汉代和美国的行政管理制度。(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认为,“汉朝的宰相是颇有实权的。全国的政治,都以相府为总汇,…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上述材料反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A.汉武帝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皇权的作用
B.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
C.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D.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重要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