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六:“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4、5、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材料6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请简要评价此思想。(4分)
答案
(1)现象:反映了在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现象: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为了防范外敌,维护封建统治。(6分)
(3)重农抑商思想。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5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中“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第(2)题“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可知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第(3)题从“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概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5分)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4分)
(2)写出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西方”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6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3)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4)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
①  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张毅庵, 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明朝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深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被专家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卖豆腐
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
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破坏生态环境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浙江崇德的石门镇原来“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
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其
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
赢”。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江浙一带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B.油坊主招募邻近游民进行生产
C.油坊的经营方式属于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