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信息判断,我国该区域的地形特点是( )
【小题2】图中我国境内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

【小题1】从图中信息判断,我国该区域的地形特点是( )
A.地势东高西低 |
B.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C.地势南高北低 |
D.① 、②所在位置为山脊 |
A.泥石流 | B.地震 | C.台风 | D.滑坡 |
答案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曲线看,总体积温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可推断出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该区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① 、②所在位置温度较周围高,为山谷。答案选B。
【小题2】从图中经纬度和国界线信息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多地震;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有一定的降水,会有泥石流和滑坡现象出现;该区域离海洋较远,难以受到台风的影响。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曲线看,总体积温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可推断出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该区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① 、②所在位置温度较周围高,为山谷。答案选B。
【小题2】从图中经纬度和国界线信息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多地震;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有一定的降水,会有泥石流和滑坡现象出现;该区域离海洋较远,难以受到台风的影响。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从图中信息判断,我国该区域的地形特点是( &】;主要考察你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读黄淮海平原某地某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气候( )
【小题2】在排水不畅的洼地,这一年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的月份是( )
【小题3】这一年,我国在气候上表现为(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日数 | 1.5 | 1.8 | 3.8 | 5.7 | 3.0 | 3.0 | 0.7 | 0.8 | 0.8 | 2.0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5 | 14.0 | 22.0 | 27.0 | 27.5 | 26.5 | 20.7 | 14.5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5 | 4.2 | 33.0 | 53.0 | 24.0 | 53.0 | 48.0 | 24.0 | 26.0 | 26 | 3.5 |

【小题1】该地气候( )
A.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
C.比东北平原气温高,春旱严重 |
D.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
A.1—4月 | B.5—8月 | C.9—12月 | D.11—次年3月 |
A.夏季风势力强于正常年份 |
B.我国南方北方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
C.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比正常年份强 |
D.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持续时间较短 |
【题文】下图表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降水和气温情况,其中柱状图表示降水,曲线图表示气温,最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毫米),最右边的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读图后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D代表 。
四地气温曲线图中,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___ ____。
(2)图中可以读出,在我国季风区内降水量集中在___ ___季节;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 ___ 。(2分)
(3)我国季风区内降水和气温时间配合特点是 ,这种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


(1)图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D代表 。
四地气温曲线图中,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___ ____。
(2)图中可以读出,在我国季风区内降水量集中在___ ___季节;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 ___ 。(2分)
(3)我国季风区内降水和气温时间配合特点是 ,这种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 共9分)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端在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35°44′31″E),最北端在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35°00′E)。下表和下图分别示意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候类型和降水资料。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2)判断M地的气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3)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3分)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端在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35°44′31″E),最北端在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35°00′E)。下表和下图分别示意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候类型和降水资料。
| 气候类型 | 干季 | 湿季 |
多多马 | 热带草原气候 | 5~10月 | 11月~次年4月 |
基塔莱 | 11月~次年3月 | 4~10月 |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2)判断M地的气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3)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3分)
【题文】 “
” 是风向标符号,长线段表示风向,短线段表示风力大小。图甲和图乙表示世界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小题2】图甲所示季节里( )


【小题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A.华北平原地区正在忙于收摘棉花 |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 |
C.美国东南部沿海飓风活动频繁 |
D.三江平原正在忙于播种小麦 |
【题文】下图中的四地代表拉萨、昆明、重庆和贵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②地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④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小题1】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最低 | B.位于谷地 |
C.太阳高度角大 | D.距海洋近 |
A.地势高 | B.距冬季风源地近 |
C.纬度位置高 | D.太阳高度角小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
B.森林覆盖率高 |
C.东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
D.较低的纬度和较高的海拔 |
最新试题
- 1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5cm和3cm,两圆的圆心距是9cm,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B.外切C.相交
- 2室温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可知该物质属于( )A.易溶B.难溶C.微溶D.可溶
- 3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B.在密闭容器中
- 4如图所示,是一正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200V.电量为+6×10-8C的电荷从A移到B,
- 5(16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
- 6设函数是奇函数,则实数的值为 .
- 7已知a+1a=1,则代数式(a+1a)2012+a+1a-5的值是______.
- 8将54200表示成a×10n的形式,则a的值为( )A.5.42B.0.542C.54.2D.542
- 9【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10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
热门考点
- 1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获取信息的性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就好像计算器发明
- 2下列不是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亚洲东部B.北美洲东部C.欧洲西部D.非洲北部
- 3某商场在促销期间规定:商场内所有商品按标价的80%出售;同时,当顾客在该商场内消费满一定金额后,按如下方案获得相应金额的
- 4若不等式组x>2a-1x<a+1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a>2D.a≥2
- 5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
- 6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60°E B、30
- 7(本小题满分12分)数列 (Ⅰ)求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
- 8已知2A2(g)+B2(g)2C(g);△H=" -a" kJ/mol(a >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
- 9(1)ba•ab(2)ba•ba(3)2xy•x8(4)5y24x•8x215y3(5)b9a2•(-63a2b)(6)
- 10如图,已知⊙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G,F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AF交⊙O于点E,连接CE.若CF=10,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