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
小题2: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 000千米
B.长城站是我国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
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南极洲厚厚的冰川使其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11月—3月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昼长,气温为一年中的较高,故适宜科考;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原始,但是自然条件恶劣,动植物种类很少。D错误;
小题2:冰点与极点间纬度相距约11.5度,实际距离相距约1300千米;A错误;长城站虽然纬度最低,但临大西洋,临印度洋的中山站距离祖国最近;B错误;高点是南极冰穹的最高点(海拔4083 米),南极洲的最高点是海拔5140 米的文森峰,D错误。根据磁点(67°S,140°E)和中山站(69°S,76°E)判断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图经纬度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实际距离、方位等内容。
核心考点
试题【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主要考察你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7分)该图中V、I、S、T、A五个国家被称之为“展望五国”,他们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有经济机构推算,从2005至2050年,在现有经济规模基础上,西方七国最多可扩大2.5倍,金砖“四国”可扩大20倍,而“展望五国”可扩大28倍。继“金砖四国”之后,VISTA有望成为新兴市场队伍中的明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展望五国”中,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               (填图中字母代号)。“展望五国”资源丰富,如S国的       (矿)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3分)
(2)说明S国在世界交通中的重要地位。(1分)
(3)I国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原因是什么(2分)
(4)写出A国世界著名的农业地域类型(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分)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A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下图是图1中,沿L线所作的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2)据地形剖面图和图1描述该半岛中南部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3)据图2简析B河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5分)
(4)图1中C处为该国棉花主产区,分析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5)图1中D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结合图1和图3分析其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1:该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2 该图为图1中甲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3 下图为利马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1
4
7
10
气温(℃)
21.7
20.2
15.0
16.1
降水(毫米)
1
0.3
6
2
(1) 简述图1中A河水文特征。(2分)
(2) 读材料2描述甲国年降水量分布特征。(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国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3分)
(4)推断甲国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用水的来源。(2分)
(5)甲国首都利马约有640万人,据以上材料简述能在沙漠中建起这座城市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1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2 意大利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塔兰托,意大利东南部城市,临地中海,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港口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建成为世界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
材料3  2012年2月9日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东海岸的埃特纳火山喷发。埃特纳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几乎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1)环地中海地区成为欧洲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生产基地,简述其形成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分)
(2)读材料2, 简析20世纪50年代后塔兰托布局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3)读材料3 ,简要说明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的原因(1分)
(4) “冬雨夏干”型气候,因地中海沿岸最典型而命名为地中海气候。简析地中海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结合以上材料,分析问题:
小题1: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
② 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③ 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
④ 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小题2: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衰落阶段D.再生阶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