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小题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题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小题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
小题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小题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小题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答案
(共36分)答案要点:
小题1:(2分)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分)。
小题2:(6分)庐山(2分) 对流(2分) 多发生在夏秋午后(2分)
小题3:(4分)流水(2分) 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2分)
小题4:(12分)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
小题5:(12分)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分)。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解析
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然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箭头向左。该区域的旅游名山是鄱阳湖附近的庐山。降水有类型有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等,这次的属于对流雨。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小题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小题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________;
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6分)
小题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等;
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________。(9分)
小题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6分)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蔬、吃农家饭等。
小题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_________;这种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___________,合理控制游客数量。(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题。

1.影响铁路线①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经济  C.技术  D.社会
2.连接②③两地的铁路线是
A.沪杭线、京沪线  B.陇海线、兰新线
C.兰新线、大秦线  D.京包线、包兰线
3.该岛的铁路线最有可能建成
A.南北干线  B.东西干线  C.放射状  D.环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情况。据此完成题。
地区
铁路
水运
公路

20.90
2.80
14.60

14.50
27.70
15.20

10.40
10.80
19.10

9.70
0.60
7.90
1.表中序号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③地区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是
A.暴雨多  B.地形崎岖  C.河流众多  D.技术落后
3.①地区铁路运输量最大的货物是
A.铁矿  B.煤炭  C.粮食  D.木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9 为我国西南地区图。

(1)试分析图中①、②两省区种植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2)试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图中③城所在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提出,经济中心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材料二:2010年2月,在我国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我们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材料三: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图

(1)图中属于“南北开发轴”中的“点”是
A.北京、郑州、武汉、南昌B.石家庄、武汉、长沙、广州
C.北京、济南、南京、广州D.石家庄、合肥、武汉、广州
(2)结合点轴开发理论,简述我国在发展西部经济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3)简要分析重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