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36.读图,回答问题:(36分)Ⅰ图                                          Ⅱ图(1)A山脉是        (名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6.读图,回答问题:(36分)


Ⅰ图                                          Ⅱ图
(1)A山脉是        (名称),它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请列举两项(6分)。
(2)Ⅰ图中E处灌溉农业发达,但近些年来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试简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具体防治措施。(10分)
(3)Ⅱ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理由。(8分)
(4)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5)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图中M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迁移方向。(6分)
答案
 (1)贺兰山(2分)    内流区与外流区 ;荒漠与草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等 (4分)
(2) 原因 :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多大风 ;地表是疏松沙质沉积物;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6 分 ) 防治措施 :生物固沙; 沙 地飞播造林种草;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造林(植树种草);提高农业灌溉技术等 (4 分〉
(3) M地   5 500~6 000℃; N地    4 000~4 500℃。    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8分)
(4)M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有利于储热;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蒸发量大;(4分)    N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2分)
(5)  主要原因:使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别;三峡水库的建设等。(3分)主要迁移方向:农村流向城市;流向沿海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库区居民就近后靠和外迁等。(3分)
解析
(1)图示经纬定位可知为我国西北,贺兰山,他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 ;荒漠与草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等分界线。
(2)在干旱地区主要是人类的一些过激行为,和水资源的利用不当,造成的荒漠化严重。主要智利措施可针对地表进行改造,例如植树种草,生物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3)等值线的判读,注意看数值的演变规律。
(4)区域定位,M为四川盆地,从地形入手分析原因,N是云贵高原从喀斯特地貌入手分析原因。
(5)人口迁移问题主要存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会出现,例如从农村到城市,有发展中地区到发达地区等问题,还有就是这个区域的特征,会有三峡移民问题。
核心考点
试题【36.读图,回答问题:(36分)Ⅰ图                                          Ⅱ图(1)A山脉是        (名称】;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富活力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瞩目的焦点.读美国局部区域图及中国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比较我国与美国地形地势的异同.(8分)
(2)甲处为美国的重要工业区,判断该处的主要传统工业部门及该工业区的区位优势.(8分)
(3)乙和丙地两处均为该国重要的航海线,试分析两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区位指向示意图(图3),回答6—8题

6.图中①表示市中心,②表示中心城市产业园,③表示临近中心城市的卫星镇。大企业不同部门的主要布局区位指向分别是:
A.①核心生产部门②次要生产部门③管理和研发部门
B.①次要生产部门②管理和研发部门③核心生产部门
C.①管理和研发部门②次要生产部门③主要生产部门
D.①管理和研发部门②主要生产部门③次要生产部门
7.如果该图表示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功能分区,下列布局最合理的是
A.①高级住宅区②低级住宅区③中心商务区
B.①高级住宅区②中心商务区③低级住宅区
C.①中心商务区②低级住宅区③高级住宅区
D.①低级住宅区②中心商务区③高级住宅区
8.如果图中的圆心为19世纪欧洲某平原城镇,且该城镇的一切物质和能源均来自于周围的农业带,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在仅考虑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布局最合理的是:
A.①蔬菜、果品、鲜奶圈②林业圈③谷物农业圈
B.①蔬菜、果品、鲜奶圈②谷物农业圈③林业圈
C.①谷物农业圈②蔬菜、果品、鲜奶圈③林业圈
D.①林业圈②蔬菜、墨品、鲜奶圈③谷物农业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列框架图,请帮助完成。

(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的粮仓。而如今,其“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原因主要有_______。
(3)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该区域具有  _______和_______优势条件。
(4)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6、图7和表2,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非洲年降水量分布的总体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明甲国a河水量变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表2 甲国人口相关数据

(3)根据表2资料,说明甲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4)可可和油棕是甲国家主要出口农产品,简述其发展可可和油棕产业的优势条件。
(5)指出甲国北部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和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其成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南纬 69°22" 24",东经76°22" 40")完成大陆南极科考任务后,再经长城站(南纬62°12" 59″,西经58°57"52")于次年3 月20日返回上海港。图12 是美国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
(2)图11中①、②分别示意此次科考的前往与返回航线,请结合图示往返航线概述科考队乘“雪龙号”在往返航程中需要应对与克服的主要困难,并指出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航线上最北点的经纬度(地理坐标)。(8分)
(3)中山站时间2009 年2月2日9 时25 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南纬80°25′01″,东经 77°06′58″,海拔 4087米)正式开站。请分别指出昆仑站开站 时的北京时间和昆仑站与中山站之间的大致距离。 (6 分)
(4)美国在南极点己建立了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图12所示)。
a.在图11中标注该站位置,并说明确定该位置的方法。(6分)
b.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的旧站采用的是穹顶状建筑,而新站采用的是高脚式建筑。请结合图 12 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原因。(6分)
(5)当阳光直射曾母暗沙时,我国在南极地区三座考察站中的        站和    站为白天。(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