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Z为世界旅游名岛,岛上居民采用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Z岛农业系统因土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种植方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Z为世界旅游名岛,岛上居民采用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Z岛农业系统因土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种植方式的独特性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二:土豆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
(1)根据土豆生长习性推断Z岛土豆主要种植区的区位特点,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材料三:将土壤堆高起垄,于垄中播种土豆,再覆盖枯草。这是Z岛传统种植土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2)分析Z岛传统种植方式对土豆生长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材料四:近年来,Z岛有居民购买农业机械,为发展土豆制品产业而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土豆。
(3)你是否赞同Z岛大规模发展土豆制品产业,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东部(2分)
(岛屿东部)①位于西风背风坡,日照时间较长;②受沿岸寒流影响较小,气温较高;③人口密度大,有机肥多(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2)①(覆盖枯草能)减少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②利于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水分充足);③(枯草腐烂后能)增强土壤透气性;④增加土壤有机质(肥);⑤(通过垄沟排水,)避免渍水;⑥减少垄上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土豆争水争肥)(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
(3)观点一:赞同((2分)理由:扩大就业((2分),增加收入((2分),促进经济发展((2分)。
观点二:不赞同((2分)理由:使((Z岛)土豆遗传资源减少((2分),不利于((Z岛)传统种植方式的保护((2分),有碍(Z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分)(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得分。
其中,表明观点得2分,理由合理且充分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
得超过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试题要求“根据土豆生长习性推断Z岛土豆主要种植区的区位特点”,说明需要从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来分析。
根据经纬度、大陆轮廓特征可判断此地为南美洲南段,并且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该处海域有秘鲁寒流经过。根据“土豆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该岛的土豆种植位于东部背风坡较好。东部河网密布,说明水源充足、地形平坦,适合人类居住,有机肥多。

(2)回答此题还需要结合土豆的生长习性分析,换句话说,这种种植方式能稳定地温、减少积水、提高土壤肥力。覆盖枯草,相当于盖了被子,能遮阳从而降低温度,也能减少热量的损失达到保温的效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枯草腐败后就是肥料,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地势低洼能积水,但土豆种植的位置在垄的中部,稍高不会有积水。
(3)这类问题一般来讲,赞同不赞同皆可,但需要说明理由。赞同,那就要从这种措施的优点来讲,反之则需要对其缺点大讲特讲。某个产业的发展正面影响往往是经济方面的,诸如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而负面影响则是对当地原有优势的打击,或者对环境的破坏。结合材料一,当地是旅游名岛,农业文化遗产对其贡献大。单一的土豆品种势必破坏了土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从而损害到旅游业。农业传统更是受到致命打击。
核心考点
试题【(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Z为世界旅游名岛,岛上居民采用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Z岛农业系统因土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种植方式】;主要考察你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初级产业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近五年来由于降水极少,澳大利亚已经面临“百年大旱”。3年前,权威人士就提出“若没有足够的雨水,则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停止农地灌溉”的措施一旦执行,影响最深远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停止农地灌溉最可能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A.国际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小题3:澳洲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有
①位于副热带高压带,气候干燥,大部分地区畜牧业粗放
②降水的分布明显受到山脉和东北季风的影响
③冷冻科技革新,促成畜牧产品的大量输出
④南北半球的农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具有季节互补性
⑤原住民的传统知识大幅度提升农产附加价值
A.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左下图是X城市及附近地区示意图,X城市的经度是东经8°,纬度是北纬53°40′。右下图是四种气候类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左图X城市附近盛行风向为           。该地区所在大洲西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的特征为右图中的   图所示,分析该气候类型在本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8分)
(2)左图所示地区居民酷爱乳产品和山羊肉,畜牧业和高产值的园艺业发达,且在农业中占主体,试分析形成这种农业结构的自然原因。(4分)
(3)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建港口的是    ,若要促进港口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还需加强       建设。(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世界某农作物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农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小麦D.棉花
小题2:该作物在西半球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
C.种植园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关于家庭农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家庭农场历史悠久。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称鼓励和支持农民承包的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当前各地方行政村积极开展“互换并地”的政策,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材料二:在吉林省延边州,很多农村青壮年出国劳务、进城打工。为解决农村无人种地的难题,2008年延边州开始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即由农场承包村民的土地,付给村民租金。几年来全州土地流转面积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城镇化率达到67.04%。
(1)比较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家庭农场”生产特点的异同。(6分)
(2)分别评价吉林延边和上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4分)
(3)概述“家庭农场”对吉林延边地区的积极影响。(4分)
(4)分析上海农业用地基本分布于松江、崇明等郊区的原因;分析松江“家庭农场”大量生产蔬菜的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左图)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右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知,该农场生产经营的优点不包括
A.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
C.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D.农林牧副渔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