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分析“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图”及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10分)气候学和长期预报中常用气候要素的距平值,表示当年值偏离常年值或单点要...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分析“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图”及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10分)
气候学和长期预报中常用气候要素的距平值,表示当年值偏离常年值或单点要素值偏离区域平均值的情况。降水距平比值=当前值-多年均值

(1)我国20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降水最少的年份是                           
最多的年份是                             。(2分)
(2)结合下表,可以看出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呈现出       变化规律,根据此规律填出表格中1961——1970年的气候状况。(2分)
中国冷暖与干湿气候的变化(1921—1970年)
年代
1921—1930
1931—1940
1941—1950
1951—1960
1961—1970
干湿状况

湿

湿
 
冷暖状况




 
(3)试分析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1)四十年代前半叶或1943年前后任一年即可(1分); 五十年代前半叶或1955年前后任一年即可(1分)
(2)交替(1分)
年代
1921—1930
1931—1940
1941—1950
1951—1960
1961—1970
干湿状况

湿

湿

冷暖状况





(1分)
(3)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我国沿海低地;我国粮食生产会受到影响,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可能发生变化;我国干旱或洪涝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冰川雪线会上升(以上任答三点即可,每点二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直接读图,“降水最少的年份”应看全年降水量距平值最低的点,大约在1943年前后。而“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应看全年降水量距平值最高的点,大约在1955年前后。(2)结合图示和表格资料反映,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状况呈交替变化。根据上一个年份的干湿状况和冷暖状况判断1961—1970年的干湿与冷暖状况,与前一阶段相反。(3)借鉴课本关于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影响降水量、冰川雪盖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或地区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距平值”的含义,直接从图示和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课本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分析“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图”及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10分)气候学和长期预报中常用气候要素的距平值,表示当年值偏离常年值或单点要】;主要考察你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1: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最主要是因为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候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小题2: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炎热难耐B.陆地面积缩小
C.风暴潮加剧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1880~1980年海平面变化示意”,据此完成题。

小题1: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   )
A.总体上变化不大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
C.呈直线上升D.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
小题2:近几十年,长城站附近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
A.人们的填海造陆B.强烈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题。

小题1: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
A.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
B.伦敦—雅典—莫斯科—惠灵顿—旧金山
C.伦敦—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
D.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旧金山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中有四个城市位于东半球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一致
小题3: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破坏B.全球变暖C.酸雨D.荒漠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全球变暖”已成事实,而有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题。
小题1: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沙尘暴肆虐全球
小题2:“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海平面上升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