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4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4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怍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 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最能表现托尔斯泰目光犀利这一特点的成语是:_________;第②段中“刀剑入鞘”这一成语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①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②段:写托尔斯泰可以抒发各种各样感情的眼睛。
2、入木三分;托尔斯泰收起了犀利的目光。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目光犀利,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2)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深刻地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4、先抑后扬,反衬出托尔斯泰眼睛的精美绝伦以及他灵魂的高贵。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4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 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 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 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 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 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 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 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___________;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______________。
2、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 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个人命里不 见得有太太或丈 夫,但绝对不可能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而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欢喜,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果。不但甘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可谓一举两得。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一个人有了这种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东坡先生杖履所至,几曾出现过低级而无趣的俗物?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畏友了。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一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都缺乏那么一点儿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你总觉得,他身上有那么一个窍没有打通,因此无法豁然、恍然,具备充分的现实感。跟他交谈,既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愈滚愈大。精力过人的一类,只管自己发球,不管你接不接得住。消极的一类则以逸待劳,难得接你一球两球。无论对手是积极或消极,总之该你捡球,他不捡球。这场球是别想打下去的。这种畏友的遗憾,在于趣味太窄,所以跟你的“接触面”广不起来,天下之大,他从城南到城北来找你的目的,只在讨论“死亡在法国现代小说中的特殊意义”,或是“爱斯基摩人对于性生活的态度”。为这种畏友捡一晚上的球,疲劳是可以想见的。这样的友谊有点像吃药,太苦了一点。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话 题他都接得下去,至于怎么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不让外行人听出他没有学问。至于内行人,世界上有多少内行人呢?所以他的马脚在许多客厅和餐厅里跑来跑去,并不怎么露眼。这种人最会说话,餐桌上有了他,一定宾主尽欢,大家喝进去的美酒还不如听进去的美言那么“沁人心脾”。会议上有了他,再空洞的会议也会显得主题正确,内容充沛,没有白开。如果说,第二型的朋友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学问,独缺常识,这一型的朋友则恰恰相反,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学问。照说低级的人而有趣味,岂非低级趣味,你竟能与他同乐,岂非也有低级趣味之嫌?不过人性是广阔的,谁能保证自己毫无此种不良的成分呢?如果要你做鲁滨逊,你会选第三型还是第二型的朋友做“礼拜五”呢?第四型,低级而无趣。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当之低。这种人当然自有一套价值标准,非但不会承认自己低级而无趣,恐怕还自以为之高级又有趣呢?然则,余不欲与之同乐矣。
1.“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这里“来按你门铃的人”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的鲁滨逊和“礼拜五”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作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原文回答:“第二型”和“第三型”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第二型的朋友,作者说“有点像吃药,太苦了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 要你做鲁滨逊,你会选第三型还是第二型的朋友做“礼拜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低级而有趣”的朋友“你竟与他同乐”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说说感恩
  ⑴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而感恩则是和谐的润滑剂,是矛盾的融化剂。
  ⑵在研究未成年人教育中,许多学校发现相当一些孩子拿到“我为……而感动”这样的作文题目觉得无从下手。为什么?中国伦理学会认为,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从没有被感动过的道德实践。父母、学校、社会对他无论多好,他都不会感动,更不会感恩、感谢,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因为一切他都满足了。
  ⑶有份调查报告中写道:在许多单位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领导给大家办好事不领情,办实事不配合,办难事不体谅,办成事不 赞“成”。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流传于中国社会多年的怪异现象。
  ⑷上述这些材料很是发人深思。思考中,一个“感恩”的词汇涌进我的脑海中。想想看,如果充满感恩的氛围, 企业“快乐指数”还会低迷吗?如果心怀感恩的认知,孩子还能写作文无从下手吗?如果有着感恩的情感,还能“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吗?
  ⑸看来,学会“感恩”,是人的一种道德修炼;引导人们学会感恩,则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⑹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人世间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独立的事物。以我们本身来说,人的_______乃至于生命,都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神农架所发现的“野人”也不例外。因此,人之为人在于有感情、有思维,要“感恩一切!”感恩是一种修养,感恩是一种感情,感恩是一种良知,感恩是一种觉悟,感恩是一种境界……
  ⑺比如,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做到:感恩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于师长,是师长给了我许多知识;感恩于领导,是领导给了我施展才能的舞台;感恩于朋友,是朋友给了我诸多帮助;感恩于生活,是生活给了我多彩的人生;感恩于自然,是自然给了我生命的源泉……而从更高层面说,感恩于党、感恩于政府、感恩于社会主义,会使我们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⑻我们中华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有着丰厚的“感恩”理念。“和为贵”、“人心向善,天人合一”、“积德行善”、“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时地利人和”、“自由、平等、博爱”、“理解万岁”等等经典语言,“将心比心”、“投桃报李”一类流传故事,都充满着“感恩”的思想。至于从孔老夫子那儿传下来的仁、义、礼、智、信,更与“感恩”分不开。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中的“千手观音”表演,之所以受到各民族、各群体、各人员乃至海外侨胞的一致好评,除聋哑人主演、艺术创新和配合十分协调的因素之外,极其重要的是充满着“仁爱”,用主持人的话说,就是:爱是我们的共同语言。(选自2006年第10期《人民论坛》,有改动)
1.第⑥中划横线处原有“生活”、“生计”、“生路”、“生存”4个词,请将这些词重新排序后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以我们本身来说,人的______乃至于生命,都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请你为第⑻中“我们中华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这个观点再找一个论据,并加以简要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呼吁人们要学会感恩,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阅读下列三则链接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感恩”的认识。(不少于80字)
  材料一: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全身瘫痪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演讲词)
  材料二: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2004年第13期《读者》杂志)
 材料三: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 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谢云《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天安门前看升旗
  在琐碎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四、五两段中加粗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看升旗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设想一下,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你没有心。”高个子的党卫队队员说。
  “啊,我有心的。”我说。我因为还有足够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心,而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自豪。
  后来一切又都消失了:墙壁、拿药的女人和那高个子的党卫队队员……现在我面前是敞开着的牢房的门。一个肥胖的党卫队队员把我拖进去,脱掉我那被撕成碎片的衬衣,把我放到草垫上,摸了摸我那被打肿的身子,吩咐给我裹伤。
  “你瞧瞧,”他摇晃着脑袋对另一个人说:“你瞧,他们干得多利落。”
  然后又是从远方,从那遥远遥远的地方,我听到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他活不到明天早晨啦。”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1.党卫队队员和“我”的对话表现了什么?
                                                                                  
2.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3.“我听到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作者为什么对死亡预告的声音感到如此美好?
                                                                                  
4.语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