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  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军队***害了。...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  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军队***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她说:“是!”阎军又问她:“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阎军又问:“今后你还要给共产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时候,阎军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70多岁的老人杨桂子等几个人,又威胁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你。”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决地回答:“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坚强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面,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这位17岁的女英雄就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 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选自《自读课本》)
1.这是一篇通讯,如果改为消息,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可以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一段交代了哪几项新闻要素?
A.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通讯的第二部分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这正符合新闻一大特点,即:________。
4.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结构,开头概括事件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5.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标题:________。
答案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可保留,语言描写(对话)都可删去。
2.A.地点: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B.时间:上个月12日。C.人物:刘胡兰。D.结果:刘胡兰被阎军***害。
3.让事实说话
4.倒叙式
5.表现了刘胡兰对党的忠贞不渝的信念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6.刘胡兰的慷慨就义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  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军队***害了。】;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外类文阅读。
杨利伟:祖国期待你凯旋
新华社记者    黄国柱、贾永、徐壮志
  ⑴今天,阒寂的天宫迎来了一位新的访客;
  ⑵今夜,璀璨的星空中多了一颗明亮的星。
  ⑶从_________A_________,到________B_________;从__________C_________,到______D__________,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今天,“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开始遨游太空。杨利伟,你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中国人,是否感觉到了亿万中华儿女在即将千年梦圆时那遏 制不住的激奋!   
  ⑷ 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已经等得太久太久。因此,当新中国的太阳高高升起,共和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便夸父逐日般地投入了航天——这一充满梦想的事业。航天城,航天港,火箭,飞船,还有那时刻与你保持联络的航天测控站……这些只有极少数发达国家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今天已奇迹般地出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而此时,有着科技城堡之称的4艘远洋测量船,也正从浩瀚的大洋上追踪着你的航迹,随时把你太空旅行的足迹,传递给千千万 万关心着你、关心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人们。       
  ⑸有人说,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⑹尽管,在太空中,你不是捷足先登者。但是,你代表的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最早萌发飞天梦想,一个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的伟大民族。她曾向世界贡献出包括火药在内的对人类文明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四大发明。你的太空之行,使中国成为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在航天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你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国,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⑺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你,就处在了这个奇迹的顶点,就是这座丰碑的见证人。       
  ⑻这是你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       
  ⑼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人类的航天器已经访问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并对大部分行星进行过反复的勘测。建立月球基地和登陆火星也已进入具体研究阶段。你的太空之行,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从此又多了一支新兴的力量。       
  ⑽今天,人类已进入一个享受“太空文明”所带来的成果的时代。但是,正像你所深知的一样,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和利用才刚刚开始。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人类的探索和发现。今夜,当我们仰望你所驰骋的星空,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与远古先民们一样的渴望与期待……       
  ⑾而你,就令人羡慕地站在太空探索的最前沿。人类最古老最大胆的梦想,正在你和你的同行们的身上一点点地变成现实。      
  ⑿从陆地到海洋,从天上到太空,人类探索脚步的每一次延伸,都伴随着巨大的风 险和牺牲。正是那些勇敢的先行者,不断引领人类探索的步伐。杨利伟,作为人类造访太空的又一位使者,作为新中国飞天第一人,祖国期待着你凯旋!你挑战未知世界的勇气,无疑会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而那些用智慧和创造把你和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高高擎举起来的人,同样也正在续写着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璀璨(    )(    ) (    )游 (    )制 (    )测 驰骋(    ) 举(    )
2.联系上下文将下列语句恰当地填入文中空白处。
①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
②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空中的尝试
③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
④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3.段⑷中的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⑺中加粗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⑽中加粗的“认识”和“利用”这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3年前,中国登山健儿历尽艰辛最终完成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创举,43年后的今天,杨利伟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中国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请结合选文和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谈谈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让善行成为习惯
  2月14日,《光明日报》头条刊载了黄冈武穴籍的90后大学生刘普林“帮妈妈扫大街”的故事,故事中的一幅幅生动画面记录着刘普林行善之举:不怕脏、不怕累、不怕丢面子,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帮妈妈扫大街;为了省钱,每天在学校捡破烂,用换来的钱给同学买西瓜吃;为了能帮助外地贫困生,把自己得到的补助让给他人;为给生病的同学捐款,每天只吃几个馒头;为了爱,去献血;为了帮助他人,受苦受累都愿意。    
  从刘普林的故事中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觉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行善不止。孔子说“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孟子认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从善,是一种竭忠尽孝、宽厚包容的心理素养,是一种求真务实、尚善爱美的价值品质,是一种谦逊和蔼、播恩施惠的生活态度。要求我们存善心、养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诚待人,谦和处世,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人。我们必须用忠心孝情感恩父母、用关怀奉献感激乡邻、用忠心赤诚回报祖国。
  行善贵在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生活中,有的人因善小而不屑为,有的人因善要常为而不能为,有的人因善要付出而不愿为。殊不知,行善就在身边,贵在坚持。对人常保持微笑,是善行;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是善行;发一条给人力量的短信,也是善行。(选自2012.2.20《湖北日报》,作者:张友君,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普林的善行之举很平常,只是不怕脏、不怕累、不怕丢面子,利用休息时间帮妈妈扫大街。  
B、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行善不止,正是刘普林事迹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和觉悟。  
C、存善心、养善念、 行善事、做善人,真诚待人,谦和处世,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 人,是对从善的要求。   
D、生活中,我们对人常保持微笑,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发一条给人力量的短信,都是一种善行。
2、刘普林同学的“善行”给你哪些启示或感想?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话。   
  善行,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渴望文明、积极向善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________”一词和两个“ ________”字,行文很严谨。
2.从句(4)的”,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3.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是“                    ”。
5.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
2.“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一⑧/⑨一?
B.①/②一⑦/⑧一?
C.①/②一⑤/⑥一?
D.①/②一⑨/⑩一?
5.“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主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