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照夜白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
题目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照夜白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
  我一怔,沉吟道:“韩干照夜白?韩干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做声,慢慢打开手卷,最后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
  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耶!”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干画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1.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母亲,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小说,你对“儿子”这个形象有怎样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引起读者兴趣(能吸引读者)。
2.示例:
动作描写:“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扶”“滑”两个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生知真相(画是假的)后受到的打击之沉重。
语言描写:“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表现了母亲的得意和自豪。
肖像(外貌)描写:“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通过描写母亲的头发“花白”,从侧面突出了母亲的艰辛。
神态描写:“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喜滋滋”表现了母亲陶醉(喜悦)的心情。
3.①是父亲留下的念想(遗物);凝结着母子的深情;③是我和母亲的精神支柱;④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思念。
4.①热爱(孝敬)父母;②体谅父母(善解人意);③为爱用心良苦;④奋斗精神。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照夜白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写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选自《读者》2011年第3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加粗词语“笨拙”的理解。
(1)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应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算文字,完成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______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______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
A.一 便
B.即使 也
C.虽然 但
D.因为 所以
2.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阔绰。
B.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贫穷。
C.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豪爽。
D.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清高。
3.对孔乙己“争辩”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本来没有偷书,却受到别人的污蔑,所以要争辩。
B.孔乙己确实偷了书,却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要争辩。
C.别人是开他的玩笑,孔乙己却当真,所以要争辩。
D.别人厌恶他偷书,孔乙己害怕不敢承认,所以要争辩。
4.对孔乙己的社会价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B.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他充其量不过是人们的笑料。
C.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他引导人们即使贫穷也要读书。
D.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因为他他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粗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迟到的善根》一文,回答问题。
  这天,老根晚出门拾满了一袋子饮料瓶回家,天已经黑了。走进胡同口,听见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就走出胡同,绕道回家。他觉得这条胡同简直就是他的灾根,20年前就是这里面一声救命让他一头扎入灾难!
  回到家,老根发现儿子不在家里,早就放学了,怎么回事?等了好久,有电话打来:“你是老根吗?你儿子小三受伤了,现在二院……”老根呼地站起,说该来的终于来了,就往二院跑。
  到二院,进病房,儿子还在打点滴,身上缠着绷带,伤得不轻。儿子看见他,挣扎着说:“爹,你别着急,没事……”老根问医生咋回事,医生说:“警察送来的。您老先回家拿住院费吧,先拿五千吧……”老根心里一紧,问儿子:“打架?”儿子说:“不是。我去接你,在胡同碰见几个歹徒劫持一个女孩,我救了那女孩……”老根吼断儿子:“那女孩呢?”儿子说:“我让她跑了,是她报的警……”老根跺脚骂:“你活该!老子没钱!”转身走了。
  老根跑去派出所,送小三到医院的几个警察正在为此案忙着,老根进门就问:“我儿子怎么了?”警察说,是一个女孩报的警,说三个歹徒正在行凶……他们赶到现场,歹徒已经跑了,小三受伤倒地……老根吼:“他活该!我没钱!你们看着办!”说罢拧身就走。
  老根回到家,坐立不安。他又悔又恨,悔的是他明明听见那胡同里的情况,却不知儿子会倒霉,如果他也跑过去,也许儿子不会受伤。恨的是,儿子和他从前一样,管这种闲事不是一次了,这次是管出大痛了,还不知能不能痛醒。
  第二天,老根开始借钱,家里只有两千元,东借西借又借了三千元,凑够五千元,去了医院。
  交住院费时,医生告诉他,好人有好报,记者来采访了,警察也来看小三了,歹徒早晚会落网的,小三的伤也无大碍,不会落下残疾。
  老根去病房,又有记者在采访,儿子已经能坐起来了,还冲他笑!记者还想采访他,笑着问候他,他不理,走近儿子,一把扯开上衣,露出胸上几道伤疤,说:“20年前,也是在那胡同,爹救了一个女孩,被歹徒捅了六刀!那女孩跑了,连案也没报,我是被路人送医院的,自己花钱看病,落下残疾,丢了工作,穷跑了***,我捡饮料瓶养活你,没一个人看在我见义勇为的份上来救这个家!现在,我还没挣来你上大学的钱,这又欠债了,你就等着和爹一起捡饮料瓶吧!”儿子竟笑了:“爹,原来你一直为自己的见义勇为后悔啊?我不后悔,捡饮料瓶也不后悔!”
  记者全记下了,走时对老根笑说了一句:“老人家,有这样的好儿子,也是您那善根的一种善果嘛!”
  老要心里苦,儿子的事迹上报了,护士小姐拿来给老根念,老根一言不发,只叹气。
  第三天,警察和院长把老根叫去办公室,给他一个小皮包,说是一个女人让交给“见义勇为小英雄的父亲”的。
  老根打开皮包,吓了一跳,里面是整捆的钱,10万元!还有一封信。信上写道:“老人家,我是在报上看到你儿子的事迹的,也打听到你家的难处。我给你讲个故事,20年前,我遭遇过三个歹徒的劫持,也是在那条胡同,一位大哥哥突然出现,怒吼着扑向歹徒,扭打成一团时还朝我叫,让我快跑,我一边喊人一边跑出胡同,本想打电话报警,但刚出胡同就被一辆车撞飞了,醒来时在医院。我住了三个月院,出院后我一直在打听那位大哥哥,可惜没找到。这20年,我一直在用我的方式来回报大哥哥,匿名奖励过十多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我想对你说的是,人间的善和恶是两个对战的阵营,在善的这一边,我们是一条根上的传承和延伸,在这条根上,每个人的投入都必有善果,我们共有的是一条善根啊!”
  老根拿信的手哆嗦了好久,慢慢抬起泪脸,哭吼:“老根,你是个混蛋啊!”
1、“善果”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迟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围绕“小三救女孩受伤”这件事,依据提示,从文中摘录相关词语,梳理老根的心理变化。
愤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责
3、儿子小三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根为什么要跟儿子说起20年前胡同救人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根听到胡同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却绕道回家。从老根自身的遭遇来说,这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