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9分)流泪的二十六个字母⑴前段时间,我负责一个工厂的项目,离家不远。...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9分)
流泪的二十六个字母
⑴前段时间,我负责一个工厂的项目,离家不远。
⑵项目完成,回到家,本以为可以放松放松,母亲却执意要我叫她26个拼音字母。我瞪大眼睛看着她:“妈,你那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学这个?”母亲笑着说:“儿呀,我就是想学学,不愿做一辈子文盲。”
⑶母亲的执着,让我不好意思拒绝。于是,我打印了一份拼音表。我不敢想象,从未上过学的母亲,看着陌生的26个拼音字母是什么感受——这不是田地里的26棵大白菜啊。看着母亲焦急的神情,我安慰道:“妈妈,没事的,这个很快就能学会。”
⑷我一遍又一遍地教母亲,几个小时下来,她只认得一小半,更谈不上从头到尾默写了。母亲不急,却把我弄急了:“妈,别学了,这样会累着你的。”母亲边读边写:“不累,不累,就是我脑子笨……”
⑸晚饭过后,我板着脸对母亲说:“妈,不要再学什么拼音字母了,你在家过得不是挺好的吗,何必去遭那份罪……”没等我说完,母亲直直的看着我,不语,眼角突然有了泪水:“我笨,我笨,我真笨。”母亲转身会回了卧室。
⑹一连几天,我没怎么理母亲,任由她瞎折腾。正当我暗自庆幸母亲放弃的时候,她却抱着一本厚厚的带有拼音字母的书,忐忑地站在我面前:“儿啊,这个地方我几天都没弄懂,你帮我念念。”
⑺“不会,我不会!”我突然发脾气地朝她吼。
⑻母亲木木地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⑼看着母亲苍老的容颜,看着那双皱巴巴的手,看着那粗鄙的村花式的打扮,我内心说不出的厌烦。
⑽第二天,有些良心发现的我从网上下载了26个拼音字母的歌曲,母亲吞吞吐吐地说:“今天,还能上课吗?”我点点头。母亲马上从卧室拿出那张有些残破的字母表。
⑾一天,两天,三天……母亲学得极其认真,我也不再管她的学习进度,累了就让她看看字母儿歌视频,听听音乐。有几次,我看到母亲对i总是记不清,默写时总会把i漏洞,于是,母亲抓狂地写起了i,一口气写了十几页。
⑿母亲怕记不牢,特意叫来几个小朋友,要小朋友跟她一起背诵26个字母。完整背诵后,母亲会给小朋友一点奖励。这一招,还真管用,母亲记得越来越好。
⒀假期结束,我将再度回到山东。临别前,父亲高兴地说:“儿啊,你教得真好,你妈已通过县里电子厂面试了,过几天就可以去上班了。”我张大嘴巴,傻傻地看着父亲,母亲一直是家庭主妇呀。
⒁“我们老了,没什么事干,你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去打份工还能挣两个钱。你们兄弟俩都快结婚了,房子还没着落,我们急呀……”父亲边叹气边说,“上次你妈去厂子面试,说要认得工件上的字母,可她不会啊。这次刚好你回来,她就跟着你学了。”
⒂原来,母亲学26个字母是为了两个儿子呀。想到此前种种,我不禁悄然泪流。
小题1:请写出选文标题中的“流泪”有什么含义。(2分)
小题2:选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3分)
小题3:选文第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3分)
小题4:请赏析选文第⒀段划线的句子。(3分)
小题5:选文第⒀⒁段为什么要交代父亲对我说的话?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小题6: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4分)
答案

小题1:表现了母亲为了儿子而默默付出的艰辛,(1分)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歉意和深深的感激。(1分)
小题2:母亲为了到工厂打工,给两个儿子攒买房子的钱,(1分)不辞辛苦的学习拼音字母,(1分)儿子知道真相后十分感动。(1分)
小题3:母亲只是一个没文化的家庭妇女,学习26个拼音对她来说非常不容易,(2分)为下文写母亲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拼音字母做铺垫。(1分)
小题4:神态描写,(1分)形象的写出我知道真相后惊讶的表情,(1分)表现我的愧疚之情。(1分)
小题5:照应上文,交代母亲学习拼音字母的真正原因,(2分)侧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默默付出,突出母爱的无私,更好的表现文章中心。(2分)
小题6:母亲执着(1分)慈爱而无私。(1分)结合原文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此处“流泪“既表示母亲的艰辛,又表现出儿子对母亲的感激。
小题2: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母亲的关爱,儿子的感激”这一主题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还有理解句子在行文中作用。这里既说出母亲不易,又为下文写母亲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拼音字母做铺垫。
小题4: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照应上文,交代母亲学习拼音字母的真正原因,侧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默默付出,突出母爱的无私,更好的表现文章中心。
小题6:
试题分析: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9分)流泪的二十六个字母⑴前段时间,我负责一个工厂的项目,离家不远。】;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20分)
80 枚果子
① 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帝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
② 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了一份生计—— 矿下作业。虽然工作苦、累,但还算心善的老板和不菲的工姿,以及那些善良的工友们却让他苦中有乐。
③有一天,矿上放假,独自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④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 枚果子。他把其中的80 枚放在了包裹中。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嘱托家里邻旁的大姐多关照他的母亲,叫她趁新鲜把这些果子吃了。信写毕,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⑤ 留下了的12 枚,他是打算分给同住的12 位工友的,就在他准备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那些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野果,正准备要分发给对他一直很好的工友们时,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漂亮,却是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⑥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坐了开往家乡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很痛,一阵一阵地像刀绞。那80枚果子会给老毋帝带来怎样的灾难… …
⑦傍晚时到了县城,家乡也下了大雪。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里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车。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再冷的风,再大的雪,对他来说,现在也成了无关紧要的事。就这样,他一路地去,鞋子掉了都没顾得上会头去捡。
⑧ 一直到了深夜,他终于跑到了家。气喘吁吁地推开房门,却发现母亲正坐在桌旁,桌上,正放着一盘鲜红的果子。听到响动,老母亲揉了揉眼,看到了眼前的他,然后翕动着有点干燥起皮的嘴唇:“儿呀,你… … 娘终于等到你回来了。你的脚… … ”她心疼地看着儿子那双满是泥雪的脚。
⑨ 他顾不上解释,急忙问:“这些果子,您吃了吗?”
⑩ “哪能呢!这么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就全给娘了,娘得等着你,等你回来,咱娘俩一起吃啊……
(11)“娘啊!” 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亲的怀中。(选自2008 年3 月《 格言),有改动》
小题1:本文叙述了“80 枚果子”的故事。请按例子简要概括故事情节。(2分)
“他”把采来的果子寄给母亲→                                 →               
                             
小题2:“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漂亮,却是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结合选文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4:仔细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回答后面的问题。(2 分)
“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像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句中加点的“发了疯似的”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小题5:文章以“80枚果子”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
小题6:第(11) 段中:“娘啊!” 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幸的怀中。 此时此刻,文中的“他”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发挥想象,代“他”说几句得体的话。(不超过30 字)( 3 分)
小题7:读了本文,你从“他”和“老母亲”的行为中感悟到了什么?( 3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
我爹
我爹,自打我出生就玩命挖掘我的优长——
我刚出世四个年头之后,估计他嫌我又瘦又小,开始带我打羽毛球,一打打了八年。打到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边走边传球,从家门口一直传到松花江畔再传回来,而球不许落。打到他喊“肚子”,我就必须把球打到他肚子上,他喊“鼻子”,球就得上他鼻子。打到我完全可以不看球,只看他挥盘的方向、用声音判断他的力度就能接到。打到我感觉自己像一部机器而非人类,不堪忍受奋起反抗,终于终止了这项运动。
听说我嗓子好,他让我娘教我识谱,并翻出来他做音乐老师时用过的教材,让我学唱不同民族风格的代表作品。只要一有亲友的聚会,他就逼我当众唱歌。偏逢我从小脸皮儿薄,干唱的话,腿抖;有麦克风唱,手抖;还没唱呢,只一想,就心慌意乱,手心出汗,并且冰凉——着实是生不如死!所以每每在大家掌声雷动了两三次之后,就只能听见我们爷俩的相互指责声而绝非我的歌声。
我进了哈尔滨话剧院,听说当演员要全面发展,老人家说:“艺多不压身。”便买了一台切尔钢琴冲我无比期冀的笑。今年,是该钢琴落户我家的第十个年头,基本上到目前为止,我爹始终是它的孤独的演奏者。
战友话剧团的领导同志们喜欢让我写各种汇报文案,并想在此方向上重点予以培养。可惜我不喜欢,百般逃避。我那消息灵通的爹呀,却大老远寄来两本书《公文写作技巧》,恨得我只想把书烧成灰……
不知不觉,我快而立了。世界发生了巨变,我也产生了小变。
现在的我有点爱显摆,经常把练羽毛球的经历当作吹嘘的资本,在茶余饭后讲给各路朋友。别人打球,我看不上,结果自己荒废太久,真挥起球拍,意识尚存,体力不支。
我依然不好意思当众唱歌,但专门喜欢在KTV抱着麦克风给别人配和声。没人的时候吧,美声唱法更是我的最爱,前两年开始,又疯狂的迷上了原生态,高兴了还当着大伙的面吼上一段信天游,心里头那个美呀!
当兵最难熬的日子里,跟不待见我的队长赌气,在排练场的钢琴键盘上贴上简谱,生生用了一个礼拜弹会了《乡愁》。如今,就是逛商场,我也会行家般的在钢琴前驻足,摸摸这,看看那,然后信手一弹。马上就能听见售货员的逢迎:“先生您弹得真好!”然后我微微一笑,合上琴盖,轻描淡写的来一句:“嗯,这琴还行,高低不错。”并赶在售货员说:“那您买吗?”之前消失掉。
公文,倒是誓死都不写,可写开了博客,也写开了剧本。“写开”不是结果,写得难看没人拍更是必然,关键是慢慢发现,我这种内向性格的族群需要找一个恰当的情绪宣泄的载体,文字正好可以让我心静气沉,敲击键盘的声音让我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
父子之间关系的变化很微妙:顶小的时候崇拜父亲,青春期厌烦父亲,年轻的时候瞧不起父亲,等自己老了以后就会发现,原来身上竟有那么多和他一样、甚至远远不及他的东西:
我爹很倔,我也倔。
我爹好絮叨,我也挺啰嗦。
我爹抓不住重点,我比他更茫然。
我爹能把家里的物品摆得很乱,我不但能让家里乱,自己还懒得洗澡。
我爹逢年过节爱显摆他的儿子,我不分时间不分场合都想向别人证明我自己的能为。
不能再比下去了,忽然很想我爹,还有娘,想到难受。
不知道我的孩子哪年会出现,也不知道我将会怎样的期冀于她/他。苍天,这个东西小时候肯定也会恨我,但愿长大了,能有我的这份心,但愿我自己,作的能比上我爹的一半。
小题1:概括文中“我爹挖掘我的优长”的几件事。(4分)
小题2:概括“我爹”的人物形象。(2分)
小题3:文中“不知不觉,我快而立了。世界发生了巨变,我也产生了小变。”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小题4:“如今,就是逛商场,我也会行家般的在钢琴前驻足,摸摸这,看看那,然后信手一弹。”一句中加点词作用。(3分)
小题5:理解“苍天,这个东西小时候肯定也会恨我,但愿长大了,能有我的这份心,但愿我自己,作的能比上我爹的一半。”这一句的含义。(3分)
小题6: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
小题7:你在生活中也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吗?请结合实际说说你的感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19分)
①张牙舞爪的风魔渐渐逼近了,狂风卷起漫天沙雨打在车窗上哗哗作响,整个天 空像是拉上了一条黄沙的幔帐,昏天黑地的,咫尺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耳边响着风魔吹奏的森人的警笛,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六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死神一步步迫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六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
③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快被放弃了。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挤在车厢里,等风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
④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的戈壁滩。
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鸡蛋——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
⑦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        或者找到救援,或者在雪地里死去。
⑧车厢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远活得最长——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⑨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
⑩仍然没有人说话。
(11)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掏出一张纸,撕成大小均匀的五个纸条。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
(12)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好,交回团长。
(13)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14)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15)剩下的五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等待被救,或者等待死亡。
(16)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他没有完成任务。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17)人们没能将他救活。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
(18)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
(19)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
小题1:第7段划线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冒号“:”B.破折号“——”C.感叹号“!”D.句号“。”
小题2:第5段中的加点词“终于”不宜去掉的理由是            。(2分)
小题3:第14段划线句是对儿子的     描写,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1)             ;(2)                  。(5分)
小题4:细读文本,仿照例句,写上团长的心路历程。(4分)
死神迫近,充满恐惧→           →矛盾不舍,民主投票→        
小题5:对第17段画线句如何理解?(2分)
小题6:“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请从艺术效果及主题两个角度简要说说小说这样结尾的妙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谢天》(作者:陈之藩),完成第1—6题。
       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吃了。”
       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画上眼镜,给关平戴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劳,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而为什么要谢天?我,一个小孩子,混吃混玩,却为什么不感谢老天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敦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时,才得到一种新的领会。
       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耳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耳;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纪念会上,他的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个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而与爱因斯坦本人不相干似的。就连《相对论》本文中,爱因斯坦也会忽然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种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中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偏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自己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做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与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受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地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仓]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的副将。
[关平]蜀汉大将,关羽的儿子。
[波耳]Niels Bohr(公元1885-1962)的译名。丹麦物理学家。曾获得1992年诺贝尔奖金。
[劳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公元1853-1928)的译名。荷兰数学家。曾获得1902年诺贝尔奖金。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祖母谢天的举动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请在下面的方框内补充完整。
       (               )→感 到 迷 惑→(               )
3.请在第4段的破折号后面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紧密衔接。
       答: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谢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请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或你知道的格言警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就文章的内容、写法选取一个方面的某一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限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 ①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②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③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④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⑤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⑥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⑦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选自《我的第一本书》
     【乙】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⑦段“父亲补书”是父亲借这一行为引导孩子树立爱书的观念,及对书的一种尊重的行为。 B.我把书分成两半,是因为贫穷。
C.长妈妈买书给“我”,表现了她的善良及对“我”的关爱。
D.“我”之所以对长妈妈产生敬意,是因为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你怎样理解【乙】文段结尾“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这句话?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