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淡 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3)A他看上去清瘦且...
题目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淡 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3)A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4)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志。
      (5)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6)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
      (7)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
     (8)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
     (9)B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 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10)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11)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12)真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 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颗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 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13)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14)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15)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6)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 成萌, 美化环境;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 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蓝。
     (17)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8)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颀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9)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0)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1)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22)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23)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散文2009精选集》有删节)
1.第(12)段说淡竹其实不空,淡竹”不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说淡竹就是李白,请阅读第(11)段,概括出淡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品质的内容。
                                                                                                                                                             
3.文题《淡竹》,文章前部分却用了大量文字写其它植物,有何作用?
                                                                                                                                                             
4.本文语言优美,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面三刀处中,任选一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豁达智慧;懂得感恩;懂得爱;与朋友和谐相处;不慕名利(笑忘功名利禄)
2.不弯腰(正直);不费心机。不虚伪地赞美(不逢迎);不妥协(不讲和);厌恶污浊的世风;不委曲求全。(意思对即可)
3.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蓄势,使文章波澜起伏,衬托了淡竹的形象,突出了淡竹的高贵品质。
4.A用了比喻的方法(或答比喻、拟人方法,只答拟人方法不给分)生动地描写了淡竹的形象,突出了淡竹清瘦而且憔悴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淡 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3)A他看上去清瘦且】;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我没有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1、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①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②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3、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送 考
丰子恺

       ①今年的早秋,我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②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戚或先生。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们的投考。
       ③坐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解》等书中。我喊他们:“喂!抱佛脚没有用的!看这许多人工作!这是百年来未曾见过的状态,大家看!”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耶稣诞生时中国是哪个朝代?”“无烟火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挪威的海岸线长多少里?”
       ④我被他们难倒,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装着长者的神气对他们说:“这种题目不会考的!”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你考不出!你考不出!”我虽老羞,并不成怒,管自笑(1)着倚船窗上吸香烟。后来听见他们里面有人在教我:“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的!……”我管自看那踏水的,不去听他们的话;他们也自管埋头在书中,不来睬我,直到舍舟登陆。乘进火车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一直看到赴考的前晚。
       ⑤赴考这一天,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噪醒,就起个早来送他们。许多童男童女带了一肚皮“穿山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坐黄包车去赴考。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到了晚上,许多孩子活泼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那个题目难,这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⑥他们每人投考的不止一个学校,有的考二校,有的考三校。大概省立的学校是大家共同投考的。其次,市立的,公立的,私立的,教会的,则各人所选择不同。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终于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我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我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教他们的先生一个人去看。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就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在他们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终于他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地踱回来。“回来了,回来了”,一声激动地呼喊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
        ⑦“谁取的”“谁不取”,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编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2),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⑧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1923年写于杭州西湖招竖寺 (有删改)

1.有人认为第①段中“到杭州来投考”的“来”应改为“去”,你如何看待?
                                                                                                                                                         
2.阅读③~⑦段,概括小学生投考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3.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⑦段两次写了作者的“笑”,请谈谈你的理解。
(1)                                                                                                                      
(2)                                                                                                                     
4.第⑥段中作者通过对孩子们神情举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等待发榜的心理变化。请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他们心理的变化过程。
                                                                                                                                                           
                                                                                                                                                          

5.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的理解。
                                                                                                                                                       
6.结合全文,联系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应考?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故乡的山梨
李辉英
       ①一个人谁没有一个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或是说一些回忆,恐怕也全是人人少不了的。
       ②故乡使你留恋的地方太多了,一座山,一丛林,一和卜溪,甚而是一些荒坟,都会给你留下清切的影子;说到故乡的特产,那就更叫你关怀了,愈是久离故乡的人,愈是关心不忘故乡的特产,有时管叫你渴想得口水直流,这是因为思念特产得不到手的缘故。
       ③但这种特产,却并非都是名贵的东西,即以食品一类来说,肉包子也许就是特产之一,五香豆腐干也可以算是故乡的一种特产,此种食品,全在于地方风味的宝贵。而且更可以进而以某种特产物品或食品传名外方,叫别人一听到某种物品时,不自觉地就会联想起那出产物品的地方来,譬如南翔的包子,南京鸭肾,福建肉松,莱阳梨等全是。
       ④脱到梨,故乡也出产一种梨,因为不是种在人家园子里面自己生长在山上的。所以叫作山梨。这些山梨虽然并不出名,外人很少知道,在当地却是家喻户晓的。由于这种山梨的生长,很可以推想到故乡偏僻落后的社会情形来,若在繁华的省份,人烟稠密的地方,那是,无论如何不会让这些山梨自由生长的,大概不等结到七成熟时,早被别人打光了。留待成熟后再摘下来吃的事情,怕是不会有的。
        ⑤说起故乡的山梨并不象一般梨子那样甜蜜可口,皮嫩如膏;反之,它倒是一身酸味。皮厚得象一层老布。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不,我觉得故乡的山梨特别叫我不忘的地方就是它的酸和粗厚的皮!因为它是和一般梨子迥乎不同的。如果让植物学家来解释的话,山梨的酸味和粗厚的外皮,正可以说是为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才长着的,因为山丛之中,杂虫甚多,如果它生得又嫩又甜,怕不待成熟早让虫子们蛀光了。果然,山梨里面很少有生虫子的。
       ⑥山梨的外皮虽然粗糙异常,但它的内中肉瓤却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鸭梨要细致得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剥了皮,一口就全吃净吮干了。
       ⑦山梨的酸味是特别让人难忘的。普通一般人对于甜的感觉得之容易,忘之更快。不比酸的味道,虽不能使人愉快,却足可叫人轻易忘记不掉,在事务方面,我觉得也是这样,得意的事情容易忘记。酸辛的事情倒是时常留在头脑之中不能忘去。
       ⑧我爱故乡的山梨,特别爱吃它的酸味,因为我每每从它的酸味中,来比拟自身寒酸的境遇;是的,我的生活永远是在酸味中过着的,我没有过一日属于甜味的生活!也许,我此后的日子还是要在酸味中过着的呢。所以,对于故乡的山梨就因此更给我不能忘记的深深的印象了。
       ⑨故乡的山梨又是上市的时候了,村妇们定又一群一群的提着筐,肩着担子,还有背着口袋的,到人家里去作交易。她们不要钱。只是换些得用的东西。像棉花、布头、绒线一类的物品。这种交易倒很和上古时代“日中为市”的“以己之有,易己之无”的情形有些相像,不同的就是没有固定的交易时间罢了。我爱故乡的山梨,但我更忘不掉比山梨还要酸上万倍的故乡人们诉苦无处的非人生活。
1.文中“故乡的山梨”和“故乡”分别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节介绍了一些并不名贵的特产,如:肉包子、五香豆腐干、南京的鸭肾、福建的肉松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但饱含深情。结合句中画线词赏析下列语句。
      山梨的外皮虽然粗糙异常,但它的内中肉瓤却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鸭梨要细致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剥了皮,一口就全吃净吮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⑤段说“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山梨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美在何方
陈村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笑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显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选自《躺着读书》)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①诗句: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朝人。
     ②诗句: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朝人。
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今夜风清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澄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苹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 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独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 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但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 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 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一一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1.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在月夜探访了哪些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一段描写南山上白瀑流泻似的月色,它在全文中的作用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优美,请你结合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对划线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月夜探访后竟然产生了要做一只鸟的奇妙想法,你有过类似的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吗?你收获了怎样的感悟?把它写下来,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