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寻石记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
题目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鱼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
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粗词句。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⑦段中打鱼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下文写砸石头作铺垫,以“抓白军”的趣事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A.“叽叽咯咯”,运用拟声词,语言生动,使读者如闻其声;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
   B.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理直气壮”地回家了,充满童真。
3.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一大早到河边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家。
4.“我”在经历了在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寻石记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天亮从自家窗口开始
罗西
  ①很多人会看到月亮之美,却不会感谢邻居门口的灯以及屋后栅栏上生动的牵牛花。我妈妈的一句话我记得非常牢:不论你在什么地方,要和你最近的那个人搞好关系。这个“人”可能是你的同学、同事、舍友,甚至是邻座一起看电影的陌生人。但奇怪的是,我们的目光总是不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吸引,更多的时候,是为其所烦,甚至嫉恨。也许是因为竞争,也许是因为他不小心影响了你的视线,或者只是因为太了解对方,从而轻视他……
  我的新邻居是一对老年夫妇,可能是“代沟”的缘故,我们很少往来,偶尔在阳台上晾衣服时,会打声招呼,仅此而已。今年春节期间,大概是正月初二,我听到叩门声,以为是朋友来拜年,打开防盗门一看,奇怪,是个陌生的女士。显然她看出我的尴尬,便很快自我介绍说:“不好意思,我是对面家的女儿,今天回娘家,可不可送我一根葱……我们应该做好邻居!”②原来是要通过一根葱来加强彼此往来。我有点惭愧,按理我这个晚辈应主动与邻居老夫妇拉近关系,想到他们的女儿捷足先登了,而且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却很温暖,在关上门坐在沙发上感慨一番之后,便把两个小孩叫过来:“记住,以后每天你们都要和对面的老爷爷老奶奶说话,或者请他们讲故事。”接下去的日子,我发现很多不同寻常的变化:放在门口的袋装垃圾,常被人先提走了;邻居把最美最香的花移到离我家最近的阳台上摆着,风吹着窗帘,我分享着那阵阵袭来的花香;我们白天不在家时,对面邻居的门一整天都开着,显然他们“顺便”帮我家看门……
  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细节,但透出生活的芳香,上下楼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歌来,因为呼吸通畅!③所谓“环保”,不仅仅要关注空中臭氧层,如果不从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做起,生活环境与品质又怎么可以优化起来?国外有个农民,他种的玉米在“最佳农产品比赛”中连年获胜,有记者问他成功经验是什么,他老实回答:“我把最好的种子分给邻居。”大家很不理解这句话,这位朴实的农民进一步解释说:“风会将成熟的玉米花粉从一块地吹到另一块地,如果我的邻居种的玉米是优良品种,它们的花粉就会下落到我家玉米地来,那么杂交传粉就可以使我家玉米大丰收……”
  换句话说助人即助己。他人不是地狱,当然,如果你“以邻为壑”的话,那么,你也不会有好日子过,④你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其前提条件是,你应该与人为善。人心都是肉长的,好人可以遇见,但更多的是你通过努力而打造的。谁会对你好?我不知道,但你可以先从自己身边开始寻找、示好……是的,天亮是从自家的窗口开始的。(选自罗西散文集《赶紧幸福》,有改动)
1、下列对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隐含有批评人们“好高骛远”的意思,意即人们往往会把目光投向高远处明媚的月亮,而不容易被身边的人和事物所吸引。
B、②句是“我”对邻居家女儿来我家要“一根葱”事件的评价。“原来”一词含有“颇感意外”的意味,意即想不到邻居家女儿会采用这么简单而又温暖的方式来拉近邻里的关系。
C、③句认为,要优化生活环境与品质,仅仅关注“空中臭氧层”是不够的,强调要从优化自己居处的人际关系做起。
D、④句中的“贵人”指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有帮助的人。作者认为,如果你能做到与人为善,那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2、下列对文中描写的细节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邻居把最美最香的花移到离最近的阳台上摆设,让我更容易看到花的娇艳,嗅得到花的芳香。
B、“我”要求两个小孩每天都要和老爷爷奶奶说说话,或者请他们讲讲故事。为两面三刀位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C、“我”上下楼和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歌来,好让邻居们听到我的歌声,分享我的快乐。
D、当“我们”白天不在家的时候,对面邻居家就一直不关门,这两位老人特意为我们看门,为我们解忧。
3、请给“助人助己”这句话作简洁的批注,就作者的观点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含标点不超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一个生活中或书本中的事例,谈谈你对文题“天亮是从自家窗口开始的”的理解或感悟。(不能重复本文的事例,含标点不超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一文。这是一篇以___________为线索的散文。
2.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既全面又能概括其突出的写作特色的一项是(  )
A.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对比,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
B.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情。
C.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热爱。
D.这两段文字通过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以平实质朴的文字表达了父子相亲相怜的深情。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惊蛰》一文,完成问题。 惊蛰
苇岸
  ①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②“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③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④“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1.根据文意,请概括“惊蛰”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谚语“惊蛰过,暖和和”,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苏沧桑的《淡竹》一文,完成问题。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
  ④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⑤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⑥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⑦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⑧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⑨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尽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依附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⑩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干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岳飞、辛弃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选自《散文》,有删改)
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他可以很入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也可以很出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既说淡竹是“空”的,又说淡竹是“满盈”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③-⑧段,请你分析作者写作这几段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淡”字的丰富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两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中已出现的诗文。
【示例】莲,周敦颐借赞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好雨随风
乔忠延
  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旦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目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的塑童二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洇(yīn):向四处散开或渗透。
1.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我选(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好雨随风》一文筒摹阐率: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表达了怎样一种基回睁博卡不?
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②有如天降甘露。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季羡林《听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