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生日》完成问题。生日   ①30岁生日,我点了53根蜡烛。  ②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生日》完成问题。

生日

  ①30岁生日,我点了53根蜡烛。
  ②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③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起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变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1)我的眼睛湿润了
  ④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2)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⑤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修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已经没这习惯了。”
  ⑥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⑦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⑧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⑨(3)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
1、前两段中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⑧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其中的“莫名”和“莫大”能否互换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人物形象从人性的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分别表现了出的感情。
(1)我的眼睛湿润了。
(2)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
(3)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到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和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父母做些什么?想一想,列出几点应该做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位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0岁生日,我点了53根蜡烛.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2、不能换,莫名意思是不理解的,莫大意思是非常,第一句儿子并没有真正理解母亲的遗憾,所以是莫名,第二句儿子理解了母亲,但是已经无法报答,所以是莫大的。
3、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贤惠
4、(1)深深的遗憾和怀念(2)为母亲对我的爱而感动(3)百感交集,在庆祝生日快乐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起了母亲
5、我现在庆祝的生日和没能为母亲庆祝的遗憾的生日
6、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对他们表示谢意和爱意。
7、“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通过对比,生动地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富有感染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生日》完成问题。生日   ①30岁生日,我点了53根蜡烛。  ②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当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堡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有删改)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病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任选一处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瑰丽的落日

    此刻,我望着瑰丽、庄严的日落,思索着运动的生命,生命的运动。
  似乎,它比正午的太阳要大几倍,许是它转到了离地球最近的轨道,但为什么它的光焰反而减弱了许多?
  倘若说日初桔红,日午金白,日落则是血红了,像一个巨大的熊熊燃烧着的球——也许,这才是它的真面貌——把云烧成了几十种颜色,是它夸耀自己色调的丰富吗?
  是的,日落的色彩是最多样的。人世间还没有哪个画家把日落的色彩配齐。
  我爱观赏日落,因为,只有这时候才能把它看得真切,甚至看得见它的步态,一蹿蹿的,像一个拐腿子,不情愿的,一步一回头的走下山去。
  于是,我便想起了日出,虽然也能看见它的脚步,却显得稚气,像一个头脑不太发达的大孩子,傻笑着。
  而日落,显得成熟而多思,但又有点儿用脑过度的疲倦的感觉
  其实,我们这里的日落是地球另一个方位的人的日出,正如我们的日出是他们的日落,宇宙间本没有日落日出。
  但我不知道宇宙间更远的生命,是否也能观赏到日落日出。
  倘若观赏不到,那里一定是永恒的黑暗!
  不!一定会有另一个光源的照耀。
  然而我,我是庆幸我有自己的光源的。
  我尤其庆幸我有我的日落,它比日出更瑰丽,更庄严,更动人魂魄!
  这使我想到了生与死——
  生,固然美丽,但它的美在于未来的贡献。
  死,则美在于已经做出贡献,它比生更丰富。
  生是贡献的准备。
  死是贡献的结果。
  因此,我爱望着瑰丽的日落,思索生命中的运动,运动中的生命。
1、“瑰丽”是什么意思?瑰丽的落日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才是它的真面貌——把云烧成了几十种颜色”一句中的“烧”能换成“染”吗?请从两方面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观日落产生出对人生的哪些联想?(不能多于3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尤其庆幸我有我的日落,它比日出更瑰丽,更庄严,更动人魂魄!”这句中的加粗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命中的运动”和“运动中的生命”都是什么短语?含义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 

  ①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讯息。在呛人的硝烟和________的爆炸声中,弥漫着死亡和流血的巴格达,依然彻夜亮着的城市灯火中,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心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夜晚,记住人心在动荡的岁月中是怎样艰难而执著地渴望着和平。
  ②战争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一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而玉树地震的__________和迈克·杰克逊的命丧黄泉,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我们不由得要问:此生为何?
  ③一些人无声无息地倒下,没有鲜花,没有墓碑,甚至也没有人记得。生命仓促得如一句匆匆的歌词,刚刚开了个头就煞了尾……
  ④而人类的繁衍依然在硝烟和疫病中生生不息;
  ⑤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绝望中曲折而坚忍地向上攀升;
  ⑥而在和平的风中忙碌着的人们依然平凡而不懈地完成着人生的功课。
  ⑦我们常常慨叹现实的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忍耐和坚持;我们常常空想着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却从不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实事;我们不屑于富人的“暴富”,觉得那不过是机遇凑巧,却不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从而发家致富;我们日复一日地埋怨没有赶上好时候,却从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身边的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功?
  ⑧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我们仍将着自己的一无所有,然后在愤愤不平中可悲地老去。是战争让我们醒悟--有了生,一切便有了可能。想想炮火下的伊拉克,想想硝烟里的巴格达,想想那些在火光中充满恐惧和绝望的面孔,然后再想想我们,想想和平的阳光和自由的空气,就会发觉,其实我们已是如此的富有。
  ⑨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战争,懒惰和变得可耻,而我们也终于明白:活着不需要理由,赚取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1.文中“_________”内所缺的一组成语为(     )
A.不绝于耳 不约而同 津津乐道 无动于衷
B.震耳欲聋 不期而至 怨天尤人 不思进取
C.惊天动地 不以为然 花天酒地 不以为然
D.发人深省 不期而至 自怨自艾 不闻不问
2.“战争摧残了生命,战争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依据上下文,它应放在第______段和第_____段之间。
3.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说的“其实我们已是如此的富有”具体指_______________。
5.模仿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补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相同,上下文衔接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若同意,请写几句鉴赏的话;若不同意,试举例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 “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的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的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开来的火车扳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时,他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另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功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千钧一发,他们也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他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矿工或误工过一分钟。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以后能***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能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1.对于“卧倒”这个作品,人们为什么都渴望一睹为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面临“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的选择时,那位扳道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的作品,为什么会以绝对的优势获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