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
题目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个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经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①又②,它③又④。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永远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 ,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久。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
A、混沌天真 狡黠异常 我行我素 漏洞百出
B、我行我素 混沌天真 狡黠异常 漏洞百出
C、狡黠异常 漏洞百出 混沌天真 我行我素
D、混沌天真 我行我素 狡黠异常 漏洞百出
2、文中的母亲为什么打她的孩子?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母亲认为对哪一类孩子可以动用轻微的武力?(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母亲教子的一片苦心?请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有不少精妙语句,请寻出一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中母亲惩罚孩子的几条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此文,针对当今社会,对孩子纵容放任有余,严格要求不足;对孩子学习成绩衣食用度关心有余,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重视不够的现象,结合此文,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为了让孩子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远离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
3、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
4、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
5.示例:“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不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此句应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孩子的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玩劣,对社会公认的法则的无所顾忌。(意对即可)
6、(1)放任不羁
  (2)其它任何方式无效
  (3)谨慎的使用
  (4)惩罚时把握尺度
  (5)婴孩和成人除外(意对即可)
7、提示:本文表达出一种威严的母爱和真挚的情愫。母亲的责罚是为了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引导孩子走向正轨,去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才动用责罚。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对孩子溺爱普遍存在的中国社会,这样严格教子的母亲并不多见。这样的母爱是深沉的。我们不赞成对孩子过分溺爱等(从肯定的角度回答,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土地的誓言》文段,回答问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此文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语段可见,“我”的故乡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可用原文词语概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本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找出来并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以往的学习,默写出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沾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③段说“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一连四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吊古战场文》中空缺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中加粗的“常常”“往往”两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句“我不能走”体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要采用五四时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传》的背景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约会荷花
  ①早早地就听说霍金要来了,霍金保持着他特有的身体姿态与偶露的微笑要来杭州了!
  ②霍金来杭州,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位科学巨匠与我们的一次聚首,一场约会,一篇不亚于任何追星场面的经典篇章。而我私底下却在想:霍金应该是来赴西湖的荷花之约的。
  ③当那么多的人都在为霍金而狂时,他坐在轮椅上想的是什么呢?是身体上的不适?是想拼命忍着将要流溢出来的口水?是想好好地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还是新的黑洞理论?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唯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⑥所有的鲜花与笑脸还有亲吻连同祝福,也就是冲着他的那份直立着的心而去!
  ⑦大多时候沉默着的霍金,总让人误以为他是暂时地睡着了,睡着了似的霍金其实是比谁都清醒着。他在心中寻找美,一份简单得令人心痛的美。所以,当他看到西湖的荷花盛开时,忍不住赞叹了:多美啊!美就是那么简单!而美叉不是那么简单的!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个世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
  ⑧任何生命都有这个过程。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
  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接天的荷叶当中,霍金难道不比荷花更美吗?他与荷花融为一体。微风起处,荷叶与花儿都摇曳了起来。风在花叶上吹着,也吹在霍金的脸上。霍金也如一朵荷花,幽香随风飘过来,带给我们夏日里最后的一抹清凉。 (作者赵福莲,有删改) 
[注释]霍金: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患卢伽雷病,全身瘫痪,却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揣摩文章题目,写出它的两重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 唯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⑧段说:“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请具体说说霍金究竟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说“美就是那么简单”,又说美“不是那么简单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乡间的庙会
林莽
  ①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②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③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④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璎珞。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⑤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⑥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⑦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唯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⑧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
  ⑨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燕赵悲歌”,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有删改)
1.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不超过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