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惟有少年心昝圣骞  ⑴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
题目
题型:吉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⑴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⑵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摩着它的苍老。天青色的封面泛灰得很厉害,边角都磨成了弧型,突得盖不住下面的书页。封底已经没有了,两根锈光了的书钉还在坚持。几道灰白的褶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10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⑶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妈妈担任校长的小学里。那时的农村小学还是五年制,十岁小学毕业已经不慢了。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⑷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⑸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有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我不敢用力,却又很想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⑹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 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就压在课本上。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还记得,当时是很在意有没有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下来,所以也不管盖没盖上课文,只是急速地写。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其实到了现在对这些课文仍然愚钝得很,何况那时年幼呢?
  ⑺“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那时哪里懂得这些文字含义的深邃?老师说好,就用打着圆圈的线画了出来,当堂背得滚瓜烂熟却也不认为有多好。
  ⑻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有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飞色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印象颇深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
  ⑼“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是一位吴姓老师的朗读,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⑽“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疾言厉色、煞有介事。我记住了这位姓潘的语文老师,也记住了贾雨村的虚伪。
  ⑾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 “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记得在学生中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学生用红笔是对老师的不敬,不能用红笔写人名。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相比规规矩矩、老成持重的蓝、黑色,红色自然醒目得许多。
  ⑿纸上醒目换种颜色就行,人生的醒目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⒀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想我以前哪里是个能在板凳上安安稳稳一坐四十分钟的孩子!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就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⒁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⒂童年依依,昔我往矣,童心邈邈,今我来思。
  ⒃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选自《散文》2008年第2期)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量(    )
印(    )
钝(    )
有介事(    )
2.请就文章第五自然段中加粗的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请结合文章第⑶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乐的往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在当时读过的课本上找出了哪些童年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既然说“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就应该对自己“眉飞色舞”的朗读记忆犹新,而他却说已经记不得了,印象深刻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两位老师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童年学习生活的几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少年心:有对文章囫囵吞枣的茫然,有对含义深邃的文字的不解,有语文课上当众朗读的快意,还有老师眼皮底下的快活……请结合你的童年体验,谈一谈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学习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jǐn  ②lào  ③yú  ④shà       
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把旧书中的内容比做波澜不惊的大海,表现了作者回忆过去时新潮的澎湃。
3.作者5岁入小学,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中学。正常学龄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作者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了初中。
4.课文的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压在课文上。
  深邃的句子(老师说好的句子)用打着圆圈的线画出来。
      师生的当众朗读。
      写在书中的自己的颜色都是蓝色黑色的。
      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成为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
5.用意:用自己眉飞色舞的朗读衬托老师令人难忘的朗读,有力地突出了老师的朗读给我的印象颇深,产生的影响之大。
      特点:吴老师——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让人记忆犹新。潘老师——以疾言厉色、煞有介事的特点表现贾雨村的虚伪。
6.点明文章主旨:对童年的怀念,对“无处寻,惟有少年心的感慨。”扣题,与文题“惟有少年心”相照应。
7.结合生活,言之有理即可。“略”。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阅读惟有少年心昝圣骞  ⑴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洞庭一角(节选) 
文/余秋雨
  那么,就下洞庭湖看看罢。我登船前去君山岛。
  这天奇热。也许洞庭湖的夏天就是这样热。没有风,连波光都是灼人烫眼的。记起了古人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这个“蒸”字,我只当俗字解。
  丹纳认为气候对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以前很是不信。但一到盛暑和严冬,又倾向于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空明净,可让他想想天下;秋风萧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几丝悲壮。即使不看文后日期,我也能约略推知,这是秋天的辞章。要是他也像今天的日子来呢?衣冠尽卸,赤膊裸呈,挥汗不迭,气喘吁吁,那篇文章会连影子也没有。范仲淹设想过阴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设想。洞庭湖气候变化的幅度大着呢,它是一个脾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断哪能框范住它?
  推而广之,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海,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进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树木葱笼,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遗迹之多,令人咋舌。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一个主体遗迹。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
  挡门是一个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遗留。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游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恼火。于是摆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他是封建大一统的最早肇始者,气魄宏伟,决心要让洞庭湖也成为一个驯服的臣民。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还是一派开放襟怀。它的腹地,有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瑰艳的神话,端出远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资格,安坐在这里。两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飞动的裙裾和劳芬的清泪,本该让后代儒生非礼匆视,但她们依凭着乃父的圣名,又不禁使儒生们心旌缭乱,不知定夺。
  岛上有古庙废基。据记载,佛教兴盛时,这里曾鳞次栉比,拥挤着寺庙无数。缭绕的香烟和阵阵钟磐声,占领过这个小岛的晨晨暮暮。吕洞宾曾经几次来过,道教的事业也曾非常蓬勃。面对着秦始皇的封山石,这些都显得有点邪乎。但邪乎得那么长久,那么隆重,封山石也只能静默。
  岛的一侧有一棵大树,上嵌古钟一只。信史凿凿,这是宋代义军杨么的遗物。杨么为了对抗宋廷,踞守此岛,宋廷即派岳飞征剿。每当岳军的船只隐隐出现,杨么的部队就在这里鸣钟为号,准备战斗。岳飞是一位名垂史册的英雄,他的抗金业绩,发出过民族精神的最强音。但在这里,岳飞扮演的是另一种角色,这口钟,时时鸣响着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我曾在杭州的岳坟前徘徊,现在又对着这口钟久久凝望。我想,两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
  可不,眼前又出现了柳毅井。洞庭湖的底下,应该有一个龙宫了。井有台阶可下,直至水面,似是龙宫入口。一步步走下去,真会相信我们脚底下有一个热闹世界。那个世界里也有霸道,也有指令,但也有恋情,也有欢爱。一口井,只想把两个世界连结起来。人们想了那么多年,信了那么多年,今天,宇航飞船正从另外一些出口去寻找另外一些世界。
  杂乱无章的君山,静静地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无限。
  君山岛上只住着一些茶农,很少有闲杂人等。夜晚,游人们都坐船回去了,整座岛阒寂无声。洞庭湖的夜潮轻轻拍打着它,它侧身入睡,怀抱着一大堆秘密。
1、第四段 “中国也是这样”的“这样”指代什么?“那些委曲了的部位”是指哪些“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段,作者指出:“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应如何理解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题名为“洞庭一角”,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A.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B.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肖像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A、B两处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品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项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______的意思,“这样”是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它的作用是______。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5、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列加粗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  
(1)这样一直到现在,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人君子”在文中指的是哪些人?为什么加引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藤野先生“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想象一下,藤野先生可能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试写出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圆明园祭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的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作者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你从我们所学的哪篇文章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二个关于军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一句关于战争的名言或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结合所学课文,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民族历史中的耻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