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二)伤仲永(14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伤仲永(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①父焉,借旁近与之(      )     ②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4: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小题5: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小题1:①对……感到诧异;②通“攀”,牵,引;③以宾客之礼对待 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小题1:略
小题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1: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二)伤仲永(14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小题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4分)
(1)走: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于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
① 皇甫湜:(公元777—835),唐代散文家。②素:平时,向来。③《高轩过》: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④通眉:两眉通连。
小题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6分)
(1)父异焉 (       )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3)指物作诗立(         )   (4)稍稍宾客其父(           )
(5)暮归(   )     (6)自有名    (     )
小题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2)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
小题3:选出下列“于”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舅家见之     B贤材人远矣      C厅事之东北角    D书投囊中。
小题4: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分)
小题5: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小题2:解释文中画线词。(3分)
(1)前后如此____________     (2)时朝廷虽尝禁止__________ (3)而人谓之不韵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小题4:“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写出了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小题(15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节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4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           ②王之蔽甚矣(         )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           ④以先帝遗德(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小题3:【甲】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乙】文“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中,“内”是指          ,“外”是指          。(3分)
小题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两文共同之处,但劝说的方式各有不同中,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⑴臣之妻臣。(    )⑵期年之后。(    )
⑶非大王能用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左右皆引试之。
小题4: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