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拾叶者言   李国文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这种树结的果子,叫做白果。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结的果子,叫做白果。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愉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选自《大阅读》,有删节)
小题1:文题为“拾叶者言”,请问作者从拾叶中收获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6分)                                                               
小题2: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6分)                             
小题3:从上文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5分)
(1)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2)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
小题4:下列关于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运用衬托手法,用香山红叶和银杏的黄叶,相互衬托,形象地说明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世界才美,风景才好。
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别人”与“我”到香山不同目的加以对比,用以突出作者“拾叶”的特有情趣。
C.文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银杏树的高大伟岸抒发昂扬之情,借银杏树叶抒发飘逸雅致之趣。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

答案

小题1:感悟:(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2)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属于自己的值得珍惜的东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小题1:不重复,(1分)因为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庄严高洁;(2.5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2.5分)
小题1:(1)这句话通过“炒”“剥”“塞”等一系列动词,(1分)细致入微地描写出冬天吃银杏果的美妙场景,(2分)流露出作者对旧时生活的怀念和对银杏果的喜爱之情。(2分)(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银杏树历尽沧桑的非凡模样;(1.5分)又用短句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表达了人们对古银杏树的敬仰。(1.5分)
小题1:C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从拾叶中收获了哪些人生感悟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安排的用意。此处不重复,这几处的银杏树特点各有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共性。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主要借助于银杏树的描写来抒发人生感悟。
核心考点
试题【拾叶者言   李国文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这种树结的果子,叫做白果。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③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④之行也,与三代之英⑤,丘未之逮⑥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⑦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⑧、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⑨,女有归⑩。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⑾而不作,故外户⑿而不闭,是谓大同⒀。”
【注释】①与于蜡(zhà)宾:参加鲁国在年终举行的祭典,作助祭者。蜡,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②观(guà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③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弟子。④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⑤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⑥逮:赶上。⑦与:通“举”,选举。⑧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⑨分(fèn):职分,指职业。⑩归:女子出嫁。⑾贼:指害人。⑿外户:泛指大门。⒀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出游于观之上          (2) 故人不独亲其亲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者仲尼与于蜡宾:_______________   (2)讲修睦:_______________
 (3)不独其子:___________             (4) 谓大同: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丘未之逮也。
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B.未有其比。(《赵普》)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①君子何叹?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小题5: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道、当权;③治经:研究经典;④涉猎:粗略地阅读。⑤士:读书人。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普少吏事  (         )         (2)为相    (         )
(3)家人箧视之(         )          (4)肃拜蒙母(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3:下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两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             
(3)来问讯:                       (4)皆叹惋                 
小题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2分)
(1)林尽水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小题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1)晓雾将                   (2)千不穷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两文作者在写景上都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准确描摹,描写角度多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你喜欢的一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唐太宗论举贤》)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小题2:本文在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方面带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