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童趣  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②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注释】①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物外:这里指超出事情本身。③项:颈,脖颈。④徐:慢慢地。⑤强:通“僵”,僵硬。⑥唳:鸟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忆童稚时                    (2)时有物外之趣              
(3)又留蚊素帐中                 (4)昂观之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飞舞在空中。B.自己认为和群鹤在空中飞舞差不多。
C.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D.自己认为和群鹤飞舞在空中差不多。
小题3:沈复发现了“观蚊成鹤”这一物外之趣,请你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物外之趣”究竟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3分)
答案

小题1:(4分)(1)我(2)所以(3)在(4)头
小题2:(2分) C
小题3: (3分)“物外之趣”是指超出事物本身所具有,却又与事物有关的意趣。(意近即可得1分)只有观察细致,善于联想和想像,富有情趣,才能获得“物外之趣”。(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余”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如各项译句的不同,与原句中字词一一比较,有词译错,或句式不符合现代语言习惯就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可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也可从文中所写的孩子的情趣来理解“物外之趣”即指不在于眼前事物本身而在于内心获得的快乐之感,结合现实生活略谈。
核心考点
试题【童趣  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②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微斯人②伛偻提携③杂然而前陈者④觥筹交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的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的闹着。(《雪》)
4.“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述雪花?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7分)
霜雪里,白菜白
刘文波
①读到白居易一首写白菜的诗,写得真好: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
②面对满园的白菜,诗人一定也觉得做棵白菜其实也是不错的。自然界的风刀霜剑带给自己的只是褪去铅华浮躁的轻松自然,霜威深重带来的只是将白菜由青涩转为饱满、甜润。霜气成了走向成熟的最后一道淬火工序。见过了霜雪,方能掘出生命的醴泉。
③经了霜的白菜如人到中年,没有了浮躁与火气,将所有的峥嵘、锋芒内敛为馥郁和充实。密植着繁茂的心事,向内心生长,在内里生花。
④过去,农村几乎家家都要种白菜。从立秋下种,到小雪收获,要经历八个节气的孕育。这段日子里,白菜娉娉袅袅地长在农家的地头、院落,成为一首小令,一首长调。别看白菜还小,从初生到刚长出几片肥硕鲜嫩的绿叶,便繁衍着农家的饭碗的清香。清晨,母亲踩着晨露间(jiàn)下一筐嫩苗,回家洗净准备下锅,心急的父亲往往先用焦黄的煎饼卷起几棵嫩叶,吃得齿颊生香,如春来吃荠菜春卷一样有味。满嘴的青绿金黄,教人解馋。母亲则是将洗净的小白菜用热水汆一下,切成细末,再加豆面,做成白菜小豆腐吃。豆香、菜香很能打牙祭,熨帖胃肠的。一顿吃不上,下顿用麻油、葱花、姜丝炼锅,炒着吃,比原来更有滋味。让我们吃得热汗直流。
⑤过了小雪,菜窖里、屋檐下,挨挨挤挤的堆满了青绿的白菜。如同院子里成山的柴火一样,让人感到今冬温暖无忧,安眠稳睡,不必再担心大雪封门了。因为那是一冬的菜蔬。
⑥母亲常将未卷结实的白菜洗净了,砍去根,腌成咸菜,十几日,菜叶通体微黄,酸咸可口,拌合着粗茶淡饭,将清清淡淡的日子调剂得活色生香。
⑦卷得结结实实的大白菜,如同庄稼人的言谈举止一般实在。母亲能变换出多种花样做成一日三餐。蒸、闷、溜、炒,不变的是白菜,丰盈的是日子。白菜的宽厚大度,让冬日的农妇有了施展自己的余地。而其中最顺口的是母亲做的蒸白菜。进了腊月,蒸上一锅大白菜,悠悠的日子就有滋有味过去了。
⑧蒸白菜做法很简单,将三两棵大白菜洗净外面的叶子,备好料,油盐、葱姜、桂皮、豆瓣酱,炼锅,将白菜一片片的下锅细火焖炖。经济宽裕时,买几斤猪大骨,或者宰只自家喂的小笨鸡,先将鸡或骨头蒸至八成熟,再下白菜炖。这时炖出的白菜香而不腻,久吃不厌。在我们那儿叫蒸鸡白菜或鸡扎。客人来了,捞上一碗白菜,再用一层嫩嫩的鸡脯肉盖在菜上,就满眼是肉了。如群山落雪,层次分明,能上得了酒宴大席的,也很能调动我们的馋虫,肉香诱人啊。现在想来,那披在菜上的丝丝鸡肉,是黄公望的披麻皴①,倪云林的折带皴②,养眼养口的滋润。而那时是不能领略出这层诗意画意的,只体会到肉味的鲜美。  
⑨齐白石老人的白菜萝卜同样也可以入得画的。一幅写意白菜萝卜,俗得可爱,有世俗烟火味。拍卖会上,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的价格,在人们眼里已不是一颗白菜。这其实是背离了白石老人的心意的。此时,白菜已与世俗无关。
(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1 期)
【注释】①黄公望,中国元代书画家,有《富春山居图》等传世。披麻皴,山水画皴法之一,画法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②倪云林:元代画家、诗人,其作画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小题1:文章第①段引用白居易的诗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这段日子里,白菜娉娉袅袅地长在农家的地头、院落,成为一首小令,一首长调。
小题3:文章主要讲述了白菜在农家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文末却笔锋一转,写齐白石老人画里的白菜萝卜,甚至说“白菜与世俗无关”,是否离题?对此,你怎么看? (4分)
小题4:作者笔下的白菜有哪些特点?作者通过对白菜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8—10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三里城    之:         (2)委而之    去:      
(3)亲戚之    畔:         (4)多助之    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    
(2)固国不以山谿之险    翻译:    
小题3:文章中哪个语句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用文中句子作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