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③。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④,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⑤,凌冬不雕;并汾乔木⑥,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⑦,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二月草已: 采掇者易辨识: 但取芦菔、地黄观: 用花者取花初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土气有早晚溪行(《桃花源记》)
B.有宿根不燔土(《活板》)
C.取芦菔、地黄少闲人如我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D.岂可一切拘定月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小题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5分)
(1)文中所说“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的现象,按照现代物候学的解释原因是什么?
(2)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3)作者是否认为“古法”说的采药时间完全错误?(2分)
答案

小题1:发芽 罢了  类,之类  铺开,这里是“开放”的意思         
小题2:C
小题3:(1)岭、峤一带(北方地区)的小草,过冬时也不凋落,并、汾(百越)一带的乔木,将到秋天时已经开始落叶。(2)评论人物(好坏),升降官吏,不应(因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或:提拔、处罚,表扬、批评,不应(因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小题4:(1)纬度差异(1分) (2)举例子、作比较  (作诠释算对)(3)作者没有认为全错。二月、八月采药,采集的人容易辨认寻找,但是对于药来讲,却不一定是药性最良好适合服用的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用芽的草药可以,使用叶的,使用花的,使用果实的不行。(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芽”名词作动词,发芽。“”铺开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缘分别解释为:因为;沿着。B项中的若分别解释为:如果;像。C项中的但解释为:只是。D项中的以字分别解释为:用;认为。故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1的“凋”“ 陨”的意思。注意句2的“陟罚”“臧否”的意思。注意句3的“甚”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词语。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0分)                      
【甲】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小题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前人述备矣 之 :              (2)范文正公财好施   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物喜养群从之贫者B.属予作文以记至今奉公法.
C.百具兴不敢D.刻唐今人诗赋于其上择族人长而者一人主其出纳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小题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王太尉荐寇准》
王太尉(北宋时人)荐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曾封莱国公)为相,莱公数短(这里为动词,意思是指出别人的缺点)于上(皇上。此指宋真宗赵恒)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对臣子的爱称)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隐瞒),益见其忠直(忠诚正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讥于市朝(                    )
(2)上由是贤太尉(                    )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于徐公卿虽称其
B.皆朝齐莱公数短上前
C.臣之妻私在相位久
D.书谏寡人者莱公数短于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4:邹忌与王太尉均善于劝谏,邹忌_______________劝说齐王,王太尉_______________打动宋真宗。(2分)
小题5:以现代人的角度,结合两文,就用人之道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B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阴晦萧索,给读者的感觉是悲凉低沉;而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晴朗明丽,给读者感觉是喜悦昂扬。
C选文先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领起下文,然后卒章显志,提出“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看法,最后指出两句中的“异”是一致相同的。
D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小题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B文章第二,三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个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触发。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小题3: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炼字精妙。“衔远山,吞长江”句中的“衔”、“吞”二字,拟人化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活灵活现,动感十足。
B 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C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D 这篇纪文以骈偶短句为主,间以单行散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小题4:下列几首古诗词中写到岳阳楼的一首诗是(  )
A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C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村寨女人B.山野对歌C.情歌酬和D.漫歌山野
小题2:对划线句子中“多”和“种种不同方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排除了其他情况;“种种不同方式”指除了对歌外,还有漫歌、传歌等方式。
B.“多”表明仍有其他内容;“种种不同方式”指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等不同的对歌形式。
C.“多”表明以情歌为主;“种种不同方式”指或蹲或站,或高或低等唱歌时不同的形式。
D“多”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重点描绘了对歌场面,表现云南人民的聪明才智。
B.重点描绘了云南歌会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了云南独特的民俗文化。
C.重点描绘了唱歌的人物,烘托出活泼欢乐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D.重点描绘了云南的地域特色,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题4:选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有( )
A.动作描写,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C.外貌描写,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小题5:节选文字的语言风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工笔描绘刻画细腻B.感情炽烈,不可抑制
C.庄重典雅华美绚烂D.朴素自然,含蓄深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照总—分的写作顺序,描绘了富阳到桐庐的优美景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了山水的景色,并突出了山水的特色是“奇”和“异”。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出了了水的清澈;而在空谷传响,蝉猿之声则正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
D.文章表达了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小题2:本文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B.排比
C.夸张D.对偶
小题3: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古人也常常借山水来表达感情,下面几首诗没有同时写到山水的是(    )
A.李白《渡荆门送别》
B.曹操《观沧海》
C.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D.王湾 《次北固山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