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母亲,我心中的灯》,完成1~4题。     母亲,我心中的灯高  莽  母亲活了102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
题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母亲,我心中的灯》,完成1~4题。     母亲,我心中的灯
高  莽
  母亲活了102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教,旧社会坑害的人太多了!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做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我写信,还总想帮我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开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己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给你留着!”那一年我50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永远有比能***人更能***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我想起她90岁时我为她缝制衣服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我90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半夜醒来,我发现一簇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我下床走向门,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服,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开始拆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60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服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
  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母亲好强,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趾甲,趾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其实她并不希望那会成为事实,她期盼的恰恰与此相反。这是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依恋。
  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的一次抚爱。
  老人一生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全部献了出来,自己没有保留任何东西。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
  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1.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母亲的哪三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母亲对我的牵挂、依恋和爱抚
2.文中说“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说“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母亲(或父亲)在某一方面对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母亲重视文化教育  母亲教我怎样做人做事
2.例:孩子,你们都有出息了,我也可以放心地走了。
3.热爱文化教育;重视子女教育;做事精益求精,有始有终等。
4.“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母亲,我心中的灯》,完成1~4题。     母亲,我心中的灯高  莽  母亲活了102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看夕阳  
  1这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真实故事。     
  2一天,两位老人离开旅游团,相携着到山崖上看夕阳。夕阳无限好,橘红的霞光点燃了西天的云絮,犹如一场缤纷而下的太阳雨溅落在山石草木上,跳动着灿烂无比的光芒
  3两位老人站在崖边,如醉如痴地欣赏着美景。     
  4突然,她感到有一个东西往下坠落。     
  5她下意识里伸手一拽,拽住的正是她失足的丈夫。     
  6她拽着他实在有些支撑不住了。她的手麻木了,胳膊又肿又涨,仿佛随时都会和身子断裂。她知道她瘦弱的胳膊禁不住他太沉的身子。她只能用牙齿死死咬住他的衣领,坚持到最后一刻。她期望有人突然出现使他们绝处逢生!    
  7他悬空在山崖上,等于把生命之符钉在鬼门关上。在这日薄西山的傍晚,有谁还会来到山崖上注意到他们这一幕呢?他说:“放下我吧,亲爱的……”     
  8她紧紧咬住牙关无法开口,只能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吱声。     
  9一分钟过去了。          
  10两分钟过去了:    
  11十分钟过去了。    
  12冥冥中,他感到有热热粘粘的液体滴落在他的脸上。他敏感地意识到血是从她的嘴巴里流出来的,似乎还带着一种成成的味道。他又一次央求她道:“亲爱的,放下我吧!有你这片心意就足够了,面对死亡我不会埋怨你的。”    
  13她仍然死死咬住他的衣领,无法开口说话。她只能用眼神再次阻止他的挣扎。    
  14一分钟过去了。    
  15两分钟过去了。    
  16他感到有大颗大颗热热粘粘的液体,吧嗒吧嗒滴落在他的脸上。他知道她的七窍在出血。他肝肠寸断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她在用一颗坚毅的心,和死神对峙、对抗、争夺。他翻然感悟到生命的分量。    
  17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旅游团的人们举着火炬到山崖上救下了他们。    
  18她在洛杉矾的一家医院里住了好长时间。    
  19那件事发生后,她的牙齿整个都脱落了,人再没有站起来过。    
  20他每天用轮椅推着她,走在街上,去看夕阳。    
  21他说:“当初你干嘛拼命救下我这个老头子呢?亲爱的,你看你的牙齿……”    
  22她喃喃道:“亲爱的,我知道我当时一松口,那么失去的就是一生的幸福……”    
  23他推着她向夕阳走去。    
  24人们都看着他俩融在夕阳里成为美丽的一景。
1.如果在第②段中“夕阳无限好”后加上人们熟悉的“只是近黄昏”一句肯定不好,因为“__________”一词表达出来的遗憾伤感情绪与文章主旨不符。不过只要把这个词改为“__________”,就行了。
2.阅读12~22段,你认为在这场生死考验中,老太太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选一个角度,对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事的经过危险紧张,故事的结局令人回味。你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许多感受和体会。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少于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说。
  “不,妈妈!”孩子哭了起来。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摘自《没有钓到的大鱼》)
1、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画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环视了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最后一段,注意画线部分“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你能否说说“那个夜晚的问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绝境自救
黄斌
  那年初秋,我跟随父亲到海上去捞海菜。当时,父亲出海驾驶的是一条只有六马力的小船。这天,我和父亲驾驶着小船在离岸五六海里的海域上捞海菜。待暮色降临时,我和父亲已捞了满满一舱海菜。就在父亲发动起船准备返航时,天空骤然变得昏暗起来。父亲焦虑地看了看天空,根据多年闯海的经验,他知道马上就要起风了。为了减轻小船的载重,父亲一边把船舱里的那些海菜往海里扔,一边让我过来帮忙。我看着辛劳一天的收获,又白白地扔回到海里,心中感觉有些不忍。
  果然,船舱里那些海菜还没有被抛干净,风暴已经携着恶浪迎来了。我们的小船犹如浮在海面上的一片枯叶,时而被掀上浪尖,时而又跌落下来,伴随着夜色一点一点地加深,我的心中也愈加变得恐惧了。
  不知过了多久,风暴终于停下了,大海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周围则是漆黑一片。我们船上的燃油耗尽了,发动机已停止了运转。父亲喘息着问我道:“你摸一摸水桶还在吗?”我赶紧用手一试,才发现用来盛淡水的那只塑料桶翻倒了,因为盖子没盖严实,里面的淡水几乎都洒尽了。幸亏那几个馒头用塑料袋装着,没有遭到海水的浸泡。
  我们的小船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流着,我哆嗦着问父亲:“现在,咱离海岸还很远吗?”父亲沉默了一会儿,镇静地说:“到天亮时就知道了。”
  待到天亮时,周围却是汪洋一片。父亲思忖了一阵后,毅然用撑船的“漂钩”调整了漂流的方向。因为没有燃油,我们的小船行驶得异常缓慢。煎熬着到了中午,秋日的阳光烤得人透不过气来。父亲掰了一半馒头递给我说:“桶里只有一点点淡水,咱必须省着喝。”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水桶,喝了一口,而父亲只抿了一下,用来润润嗓子。
  直到天黑时,还没看到岸的影子。父亲将衣裳脱下来,蘸上了一些油渍,然后用打火机点燃,希望能够被那些过往的大船发现,然而我们并没有那么幸运。
  熬到第二天时,桶里的淡水已经空了。我感到浑身像着了火一般,望着湛蓝的海水,再也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便偷偷掬起一捧海水尝了一口。我的举动被父亲发现了,他厉声呵斥道:“快吐掉!再坚持一阵,我们就到岸了!”父亲说这话的时候,眼圈红红的。
  就在那个夜晚,父亲借着月光发现了海面上有浮动的“网漂”。父亲惊喜地把船划过去,并俯身捞起网绳查看了一下,发现上面没有海菜。父亲断定这是刚下的新网,附近一定有船。我们就顺着“网漂”的方向使劲划去,果然没过多久就发现了一艘渔轮……
  这次生死经历过去十余年了,我曾问过父亲:“当时,你真相信我们能够漂到岸上吗?”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坚信自己。如果没有信念,咱俩也许早就葬身海底了。”
  我仍不解地问:“记得当时我只尝了一口海水,你为什么要对我发那么大的火呢?”父亲肃然地解释说:“你知道吗?在那种情况下,海水就是慢性毒药!要是你经受不住它的诱惑,刚开始时只想尝一下,而接下来你就会忍不住喝它,结果只能是加速身体的脱水。”
  至今,我仍经常回味父亲的这一番话。人生犹如海上行舟,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青年文摘》2007年第8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初秋的一天
地点:大海上
人物:“我”和父亲
起因:“我”和父亲在海上捞海菜遇到了风暴。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绝境中父亲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为文章补充一个能揭示中心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受到哪些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攀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都面临哪些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二两段写出了登山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4.最后一段中加粗的词“终于”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的文字体现了队员们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