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一)指尖上的温柔①八年前的那个冬天异常冷,临近新年的时候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到我走的那天,雪依旧没停。②本来我是无须选择返沪的,因为在这座养育我十几载的江南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指尖上的温柔
①八年前的那个冬天异常冷,临近新年的时候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到我走的那天,雪依旧没停。
②本来我是无须选择返沪的,因为在这座养育我十几载的江南小城里,父母给我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我的路可以走得更顺畅些。可是我太爱做梦了,长久以来我最渴望的就是走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都市。
③在焦急等待迁户口办理转学事宜的那些日子里,我连话都不想说一句,任凭那亲人远离的痛楚啃咬父母的心。一向沉默的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唠叨:“这回哭鼻子的地方也没了。”而一向爱唠叨的母亲却一反常态地少言寡语,默默帮我收拾行装,一样又一样地做我喜欢吃的菜。
要走的日子如期而至,那天我兴奋、激动得宛如一只即将放飞的雏燕。
⑤雪依旧在下,阴冷的寒风瑟瑟的掠街而过,出过车祸,腿脚有些不便的母亲,拒绝了前来接我的舅舅的好意,执意要亲自送我去火车站。雪花纷纷扬扬地落着,街上的行人极少,地上茫茫一片。母亲在我前面走着,不停地回头嘱咐我:“跟紧!跟紧!睬着我的脚印走,别摔了。”
⑥家距火车站并不远,平时步行只要十分钟的路程,却在这个天降大雪的日子里耗去了近半个小时。进了候车室,母亲变得沉默起来,只是久久地凝望着我。检票进站了,蜂拥的人群挤了过来,我随着人流艰难往前挪动,跟在后面的母亲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踪影,我回头大喊,人流的另一头传来了母亲紧张的声音:“跟紧你舅,别走散了。”我和舅舅好不容易才挤上了火车,也许是到了年关的缘故,车上挤满了打工回家的民工。看着包围我的一张张陌生的脸,我突然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就像童年自顾贪玩,突然发现找不到母亲,这时一股无名的冲动牵引着我,我费尽全身的力气挤到了车窗前,用手擦着车窗上的雾气,敲打着窗子,希望正在寻找我的母亲能看到我,终于,母亲找来了,向我扬起了手。我的心一阵抽搐——此刻我才发现我是如此地依恋她。我哭了,我清楚地感到泪水的沉重,开始是那么热,后来竟那么凉。
⑦母亲站在车窗下,我看到她的围巾被风吹散,头上雪白一片,分不清是雪还是白发,我真想冲下去为母亲系紧飘落的围巾,抖落一身的雪花。我强咬住下唇,向母亲伸出手去,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万水千山遥遥相望了啊。窗外的母亲也已泪流满面,她轻轻抬起了手,抬起了她那双曾扶我走过十六载春秋的慈爱的手,隔着车窗向我伸来,去握我压在车窗玻璃上的手,冰冷的车窗仿佛已不存在,我感觉到的,是母亲指尖上传来的那份温柔。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4分)
⑴可是我太爱做了。
⑵这时一股无名的冲动牵引着我。
小题2:.下列句子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⑴一向沉默的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唠叨:“这回哭鼻子的地方也没了。”而一向爱唠叨的母亲却一反常态地少言寡语,默默帮我收拾行装,一样又一样地做我喜欢吃的菜。
⑵要走的日子如期而至,那天我兴奋、激动得宛如一只即将放飞的雏燕。
小题3:.第⑥段中“我哭了,我清楚地感到泪水的沉重,开始是那么热,后来竟那么凉。”“泪水”为什么会“沉重”?又为什么会先“热”后“凉”?(4分)
小题4:.文章为什么以“指尖上的温柔”为标题?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⑴“梦”指渴望走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都市。
⑵“一股无名的冲动”是指“我”对母亲的依恋。(4分,各2分)
小题1:⑴通过对比写父母亲的反常表现,突出父母亲舍不得“我”独自远行和对“我”的疼爱之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临走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泪水沉重”是因为“我”的心沉重,(1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浓使“我”感到泪水既重又热。(1分)后来感到泪水凉,一是因为天气严寒,(1分)二是因为“我”意识到就要和母亲分别而感到难过。(1分)(共4分)
小题1:⑴与文章结尾那个感人至深的场面照应,窗外母亲“指尖上传来的那份温柔”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也是全文最为感人的一幕,题目就是这一幕的浓缩;⑵“指尖上的温柔”集中体现了母女之间的深情,以此为题丰富了文章的内涵。(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一)指尖上的温柔①八年前的那个冬天异常冷,临近新年的时候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到我走的那天,雪依旧没停。②本来我是无须选择返沪的,因为在这座养育我十几载的江南小】;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二)决斗(14分)
①欧洲曾流行过一种风俗:决斗。当两人发生了冲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时,便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兵戎相见。显然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斗。普希金便是在这样的决斗中死去的。这样的斗法,形式上虽然废除了,但实质还在。
②这便是精神上的决斗。自己跟他人,自己跟自己。而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当一种想法不尊重另一种想法,一种做法不苟同另一种做法,一种观念不赞成另一种观念,,,矛盾便种下了,仇恨便发芽了,决斗便开始了。只是这样的决斗,没法约定时间、地点,它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或者说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证人在场,或者说只有“自己”这个既是决斗士又是证人的双重角色在场,或者说只有时间这个最公正的证人在场。输赢也便常常是模糊的,说不清楚的。——当然那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有定论的。
③这样的决斗,使用的当然都是隐形武器,比如操守,比如胸怀,比如修养,比如,比如。一来二去,也便见出了高低。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武器实在是称得上定夺乾坤的将军、元帅的。凑手的武器,只要有钱是能够买得到的;称心的武器,花再多的钱也未必能买到。要得心应手,自己动手铸造武器是惟一的好办法。把自己的骨血、心跳、体温、气息、汗水、泪水、抗争、隐忍、渴望、呼唤、祈祷、祝福等等统统融在一起。加上天地之神气、日月之精华,加上先哲之睿智、圣贤之明慧,一把好剑就铸成了,或一支好枪就做好了。铸器的目的,当然最终还是使自己也成为一种上好的武器。
④愚公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和愚公的“傻气”颇有些相似的西西佛斯也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的阿基米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的贝多芬,高喊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桑提亚哥,“把神的恩赐发挥到极致”的阿甘,等等,无不是一件上好的武器。
⑤“凿壁借光”是决斗,“卧薪尝胆”也是决斗。这种精神上的决斗,当然也是需要体力的。一个长期在药液里浸泡着的身体,一个整天在温床上滚来滚去的身体,一个“弱云狼藉不禁风”的身体,是无力参与决斗的。
⑥我听说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还坚持每天登山,20多年了,风雨无阻。这不是“决斗”是什么?我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边照顾着常年卧床不起的父母的生活,一边上学读书。这不是“决斗”又是什么?我曾在报上读过这样一个特写:一位像百合花一样年轻的生命,明明知道死神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她,窥视着她,折磨着她,依然平静地、坚忍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散文,还有一部长篇……这不是“决斗”,又是什么?
⑦自我决斗,看上去并不轰轰烈烈,甚至是冷冷清清的。这种精神上的决斗,从来就拒绝热闹。它像地火似的,燃烧着,突然一个耀眼的火光,那是它的灵感,或激动。
⑧我理解这样的决斗。
⑨一个优质的生命就应该是这样趋于完成的。这应该是一种优秀传统。如果这样的传统被抹***了,废除了,世界也就空洞了,地球也就变成了零。
小题1:、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分)
① 同:②得心应手:
小题2:、仿照第②段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结构与前面的句子相似,前后句意思连贯。(2分)


小题3:、第③段划横线处可填入表示其它“隐形武器”的两个词语是:、。(1分)
小题4:、文章第④段提到愚公的“傻气”,很容易使人想起《愚公移山》中的“帝感其诚”。语段中的“诚”指的是。(2分)
小题5:、第⑤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三种人的特点,这三种人分别是指:、、。(3分)
小题6:、本文谈到了两种“决斗”:一种是,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个字回答);一种是,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个字回答)。(2分)
小题7:、联系上下文内容,并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把自己铸成一件“上好的武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阅读《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完成18-21题(20分)
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在这篇文章里,史先生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③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求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⑤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小题1:.请说说第一段画线语句的作用(4分)
小题2:.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小题3:.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出第⑤段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内涵。(6分)
小题4:.读完全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
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17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⒀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⒁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⒂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⒃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3分)
小题2:.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请你至少写三位同学的议论。(4分)
小题3:. 第⒀段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小题4:. 第⒁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 第⒃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散文阅读:
夜读岳飞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小题1:.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4分)
小题2:.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4分)
小题3:.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小题4:.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共4题,12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中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 ,“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在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 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办要记下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小题1:、选文开始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        ”,第一步成功后我“        ”,第二步成功,我“        ”。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小题3:、明知孩子有摔下来的危险,然而父亲却不去救他,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3分)
小题4:、课文内容看,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