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7分)另一种呼唤黄晓萍①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7分)
另一种呼唤
黄晓萍
①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
②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
③屈原像民间不常见。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皱褶如破箐注冷流,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
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
④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
⑤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
⑥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汩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日女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纯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
注: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媭:(xū),古代楚国人称姐姐叫媭。
小题1:请理解“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一句在文中的含意。(2分)
小题2:在屈原沱的传说中,屈原的形象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3:钟馗和屈原的像都被百姓张贴在家门上,他们在民间受到欢迎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划线句子我为什么总觉得他很冷?(3分)
小题5: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另一种呼唤”的理解。(80-100字,5分)
 
 
 
 
 
 
 
 
 
 
 
 
 
 
 
 
 
 
 
 
 
 
 
 
 
 
 
 
 
 
 
 
 
 
 
 
 
 
 
 
 
 
 
 
 
 
 
 
 
 
 
 
 
 
 
 
 
 
 
 
 
 
 
 
 
 
 
 
 
 
 
 
 
 
 
 
 
 
 
80
 
 
 
 
 
 
 
 
 
 
 
 
 
 
 
 
 
 
 
 


答案

小题1:屈原矢志报国,却惨遭流放,愤而投江(1分),但他因为对亲人和故国的思念而魂归故土(1分)。
小题1:①没有因为自己做大官而照顾姐姐,正直无私;(2分)②屈原在姐姐的呼唤下,魂归故里,表明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2分)
小题1:钟馗虽相貌丑陋,但他丑得有正气,为百姓镇邪避妖打鬼,百姓喜欢的是他刚直不阿的一身正气;屈原爱国爱民,屈原沱的传说表明屈原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普通人,秭归百姓喜欢的是他的淳朴正直。他们受欢迎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美好的人性。(3分)
小题1:①画面上的屈原形象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②被神化的屈原让人敬畏,使产生一种距离感。(共3分)
小题1:屈原虽然是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有着超常的政治智慧和文人的才华、高尚的人格和九死不悔的精神,令人崇敬,但是他也是从民间走出去的,也应当具有普通人那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情。“另一种呼唤”实质上呼唤的是被文人神化了的屈原向作为民间普通人的屈原的回归、还原,呼唤的是人性的本真和淳朴。(5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主题中心的把握。
小题1:从文中找出依据,学会概括回答问题。
小题1:从文本中总结内容总结出:“他们受欢迎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美好的人性”。
小题1:从两点来回答问题:画面上的感觉,一种距离感。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7分)另一种呼唤黄晓萍①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倪萍
  眼看着姥姥老了。
  我从来没想过姥姥也会有老的那一天。从我记事起姥姥就是个梳着小纂儿的老太太,几十年了不曾年轻也不曾衰老,直到有一天哥哥从泰山给姥姥买回来一根写满寿字的拐杖,姥姥如获至宝,我这才意识到姥姥老了。
  老了的姥姥盘腿坐在床上,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
  这么连轴地睡,还不很快就睡过去呀,我害怕了。我试过,一上午陪着她又说又笑她会一直不睡。于是我给她分配了工作。
  我家定了三份报纸,一份《新京报》,一份《北京青年报》,每周还有一份《南方周末》。我跟姥姥说这三家报社回收旧报,凡是看过的,你按大小张和有图片、没图片的分类叠整齐。
  “每天的工资是15块钱,你做不做?”
  姥姥想都没想:“做,做!闲着也是闲着。”
  姥姥越来越糊涂了,有时把《南方周末》叠进《北京青年报》里,又把《北京青年报》混进《新京报》里。
  [A]吓唬她:“有你这么不认真的员工啊?你这是上班,又不是家庭妇女干家务活,要严格要求自己。”
  姥姥真是个好同志,从那以后再也没错过。她的办法是数大字,《北京青年报》是5个大字,《南方周末》是4个大字,《新京报》是3个大字。
  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姥姥每天把全家翻得乱七八糟的报纸一张张地分类叠好,晚上交给我。有时我故意把叠好的报纸再翻乱了,她就仔细地又整理一遍,不厌其烦。每月的30号,我这个3家报纸的“老总”都准时地给姥姥发450块钱。每次我都把钱换成新的,姥姥一张一张地数好放进她的手绢里包好,再放进她的抽屉里。
  姥姥还是老了,报纸叠着叠着也挡不住昏睡了。
  我又布置了新工作。
  “姥姥,我们单位回收瓜子仁,出口欧洲。质量要求严,不能用嘴嗑,要用手剥。仁要完整的,不能碎。剥一小瓶(普通的玻璃杯)15块钱,你做不做?”
  姥姥真是见钱眼开:“做,做!闲着也是闲着。”
  姥姥每天三五斤地剥着瓜子,家里地上、床上、桌子上到处都是瓜子皮,姥姥屋里像个瓜子加工厂。有时看姥姥太累了,就说这几天单位清点货物,暂时停工,你先歇两天。虽然她的两只手的大拇指、食指的皮都变硬了,但我心里依然高兴。姥姥不瞌睡了,饭量也大了,人也精神了。
  晚上睡不着,起来看着这一杯一杯的瓜子仁。[B]我把它们倒在桌子上,再一粒一粒地捡回去,偶尔放进嘴里嚼一嚼,咽下去的却是滚烫的泪水。
  50年了,心跟着姥姥一起走。小时候是她扯着我,长大了是我扯着她。我怎么从没想到终有一天我是扯不住姥姥的!
  多少个艰难的时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支撑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我的缺点,改正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可是姥姥要走了,这一切她会带走吗?即使都会留下,我怎么还是那么无助、那么害怕呀。
  我知道,大幕总要落下,演出一定会结束。只是我盼望它落得慢一点,结束得晚一点。 
知道姥姥走了的那天我在东北拍戏。晚上6点刚过,哈尔滨已经天黑了,小姨发来一条短信:“6点10分,姥姥平静地走了。”看了短信,我竟然很平静,无数次地想过姥姥的走,天最终是要黑的。我一滴眼泪也没掉,只是不停地在纸上写着“刘鸿卿”3个字,姥姥的名字。
姥姥,你不是说过吗,“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选自《读者》2011年第8期,有删改)
小题1: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帮姥姥赚钱的两件事。(4分)
小题2:请按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请在圈点评注栏内作答。(6分)
小题3:姥姥说:“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小题4:饱含真情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姥姥曾经给予作者莫大的爱与影响。通读全文,说说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5:仿句。(4分)
亲情是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亲情是一阵春风,轻轻地抚平了心中的每一个皱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孔子心和庄子气》,完成下面题目。(15分)
孔子心和庄子气
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天空,随风而动的灰色云层下,几只燕子在空中忙着捕食,再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跋山涉水飞往南方了。用羽翼追求梦想,丈量天下,一路奔波劳顿如当年周游列国的孔子。
麻雀与燕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庄子与孔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常常忆起老家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算来他今年已经66岁了吧,都在城市上班的儿女曾无数次劝他离开农村一同居住,却被他次次一口回绝。他吹的小曲隔着老远就能听见,他喜欢独自一个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满心盛开的都是满足和愉悦。他是一个典型的村庄留守者,正如那群麻雀,只在村庄和村庄附近鸣唱,任寒暑易节春秋暗换。
只是,自然界中有界限分明的麻雀和燕子,当今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却很难觅到纯粹的庄周和孔丘。孔子的入世进取激励我们在事业的疆场上驰骋拼搏,庄子的出世无为却能给欲火过旺的心灵降温,降低飞行的高度,还心态以平和安宁。
有一位朋友,上班时被同事称为工作狂人,就连中午在单位吃午饭时,与饭友谈论的话题都常是下一步的计划,计划一旦制定就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脱掉工作装,换上休闲服,下厨做菜无不精通,侍弄花草无不在行,每逢假日常常开车带上家人流连于山水之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小酌,即使不能远行也要起个早走出家门去广场上打太极或抖空竹……生活被他调剂得有张有弛有滋有味,人也活得抖擞高效。
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在天作飞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强坦荡,又似隐士般自在逍遥。如此,日子就能演绎成一门生活化的艺术,一路前行的风景更是值得期待。
——摘自《读者》2012年第4期
小题1:作者由麻雀和燕子,想到了哪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4分)
小题2:文中哪一句话,可作为对“我朋友”的生活方式的最佳点评?(2分)
小题3:“他喜欢独自一个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梁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
①这句话写得妙在何处?(2分)
②陶渊明《饮酒》中哪一句诗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小题4:用自己的话谈谈本文作者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联系实际思考: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何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此人不用抒情
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吹牛的事儿。我们玩的吹牛是种扑克游戏,大小王能代替任何牌,真一手假一手地出牌。如果怀疑,可以翻底牌,是真的,就把对方的牌拿着,假的——牛皮吹破了,对方拿回自己的牌,谁先两手空空,就赢了。我常常输,倒不是因为父亲多会吹牛,而是我太多疑心,总要揭他的底牌,差不多都是真的,结果他赢了。如果他这时说,别揭父亲的底牌,因为父亲对孩子不能作假的,也许我会记住,某一天写篇文章。事实上,他没有什么也没说,我们只是玩这个游戏。
我唠唠叨叨地写过许多母亲的文章,但很少写父亲,分明有那么多故事,但喜欢收着藏着,一如父亲本身的内敛。
小时候我调皮捣蛋,没少让父亲修理。他基本上不用树条,亲自动手。常常是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抽我屁股。抽得我肚子一挺一挺的,扯起嗓子嚎,父亲就歇下来。事隔多年,我已经忘记痛了,但是屁股忽然而来的热乎劲一直记得。
他教过一阵子小学,因为成分不好不让教了。本来就是农民,这个落差立刻被填平了,太多事情要做,去修襄渝铁路。他会打铁,会码石墙,这两样都算是技术活儿。“我是铁匠!”他多少有些自豪,他还是石匠,据说当地有上好的青石,是做辣子窝好料。逢上雨天,他叮叮当当地钻,时不时飞些火花。他还是木匠,还是篾匠,我喜欢他的刨子贴在木板上推过去,总有薄薄的刨花吐出来,很好看。他编竹器,我最欢那些篾白在怀里跳跃,有经有纬,他编织自如。父亲热爱手艺,有一年他从大柿树掉下来,落在松软的柴禾上,捡回一条命,可肩膀脱臼了,用布带子挂着。他闲不住,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学油漆,他想当漆匠!
他不光是个手艺人,他喜欢文艺,当年偷偷摸摸地抄过《第二次握手》。这个手抄本我小时看过,并不觉得动人。他叹息说,小娃子只晓得认字,知道个啥?他看了琼瑶的《一颗红豆》说,写得好。快七十岁时看汪曾祺的小说集,看得哈哈大笑说,这个老汉好玩得很。他喜欢那篇《受戒》,觉得和尚在庙里杀猪像是看戏。  
他六十岁生日,我打电话祝愿他,万寿无疆,一元复始。他说,前面一句就算了,后面一句如同数数字,多数几年也好。
他善酿酒,醇香绵长,我喜欢喝。每年回家坐定,要尝新酒,自然是不错的。他接过酒杯,也尝。母亲说,你喝了好多,还尝啥呢?他说,甲申(我的名字)说的这个味儿,我以前咋没尝出咧?
院边上有一株牡丹,植株高大。有一年他在下面做了一个鸡笼。我说,袁枚说牡丹下面做鸡架是十大俗事之一。他笑说,牡丹晴天遮阴,雨天挡雨,鸡喜欢就好。
有一年他病了,卫生所的医生每天来给打针。有天医生忙没来,他让我做这事。可这事我没做过,他说了动作要领,化了药水吸在针管里递给我。他解下裤带露出屁股,我用手按了酒精球,按他说的别扎在骨头上就行了,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情节与小时候他抽我屁股多么相似,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我一忍再忍,没能忍住,笑啦!
打此之后,他就不像从前那么高高在上,变得家常起来。我们管他叫老掌柜,我立刻升到大掌柜,弟弟升到小掌柜,家里有什么事,我们坐在一起,那个感觉像开会。
我跟父亲说,我在网上搜到你的名字。他问,是不是我啊。我说,是啊,因为我写出来的啊。他乐了,说,那不会错的。
有时候,我想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很多时候,父亲是用来叙事的。这样想时,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
——摘自“读书人网”2012年1月
小题1:本文叙写了父亲前半生的哪些事情?从中看出父亲年轻时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2:年老的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小题3: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两段文字进行赏析(4分)
①我喜欢他的刨子贴在木板上推过去,总有薄薄的刨花吐出来,很好看。他编竹器,我最欢那些篾白在怀里跳跃,有经有纬,他编织自如。
②我用手按了酒精球,按他说的别扎在骨头上就行了,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情节与小时候他抽我屁股多么相似,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我一忍再忍,没能忍住,笑啦!
小题4:文中划线句 “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两句是否矛盾?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5:试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青鸟情
院里飞来两只小鸟,乌黑的翅膀,雪白的脊梁,人们叫它青鸟。或清晨,或傍晚,总在树上跳来跳去,唱它们自己的歌。中午,常是回家一趟,却不进窝,在院中,双足跳跃着,说它们自己的话。乏了,多在树枝上相偎着,闭了眼儿,作一短暂的小憩。待人们去田间劳作,它们“嗖”地飞起,一前一后,平展了双翅,斜斜地绕过屋顶,互应一声,转个圈儿,飞向远方。
它比麻雀大,比喜鹊小,也不像燕子那样筑窝,屋檐上有孔小洞,便是它们温温暖暖的家了。它们形影相随,步调一致,是对可爱的小夫妻。
过了一月,又过了一月,人们很少听到它们的歌声了,却意外地发觉洞里有了“吱吱喳喳”的叫声,也看到它们飞来飞去,格外忙碌。原来它们已是有了儿女的“人”呢!
五月的一天下午,突地阴了天,“嘎”地来了雷,眼前一个闪电,雨点就跟着风来了。风一起,大雨泼了下来,从田里跑回家的人,淋得精湿,赶忙换了衣服,然后出着长气,屋檐下站了,一边擦头脸的雨水,一边望着外面的雨线,议论起雨的来势。倏忽,从那昏昏的天边,望着了一个白点,像风筝在飘。白点愈来愈近,像要落地似的,但那风儿太猛,总使它忽高忽低,落不下来。几多盘旋,几次挣扎,总也是高了又低,低了又高。人们终于看清了,是一只青鸟,但那一只呢?猛地,只见它斜着翅膀,硬是冲了下来,低了,又一个圈儿,冲进院子,嘿,它嘴里还衔着条虫子哩!它一飞进院子,院树上便响起另只青鸟的叫声,随着叫声,洞口便探出四个小鸟的脑袋,张着扁扁的镶着黄边的嘴巴,吵嚷着要食吃。它飞进洞去,不知给哪只小鸟喂了,飞出来,叫上一声,另只飞去了,它却在那里,守护着洞口,任风儿去刮,任雨儿去淋了。
那飞走的,也极是艰难,风猛,雨急,它全然不顾了。高空一阵呼啸,使它失去了方向,零乱了羽毛,一个把握不住,划道弧线,像石块般地抛在街上。它摔坏了,一动不动,怕是再也飞不起来了呢!
我不禁为它动情了,便跑出门去,想把它逮回来,免得雨中受苦。但它毫不理会,极力挣扎,但还是被我捉了回来,擦了雨水,放在炕上,用筛儿盖了,让它暖和。先是安静地躺着,一会儿功夫,似平缓过了气力,再也不安于这温暖的地方了,急着出去,撞得筛子乱响。傻鸟儿,难道忘记外面在下雨吗?难道不知道黑夜就要来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去冒险呢?我刚揭筛去看,它却瞅准方向,“噗喀”一声,飞了出来,冲门而去了……
雨小了,人们都回了屋去,我却千般地万般儿的不安。望那昏昏的雨空,不知它飞向哪里,在干着什么?树上的那只,也终未进洞去,缩着脖颈,静静地栖守着……
小题1:文章开头写两只青鸟的可爱,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白点愈来愈近,像要落地似的,但那风儿太猛,总使它忽高忽低,落不下来。几多盘旋,几次挣扎,总也是高了又低,低了又高。
②树上的那只,也终未进洞去,缩着脖颈,静静地栖守着……
小题3:“我”青鸟的关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文章最后说:“望那昏昏的雨空,不知它飞向哪里,在干着什么?”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写出那只青鸟飞向哪里,在干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去远方(15分)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小题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小题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小题3:文中换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评析。(3分)
小题4: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